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邊塞詩人」高適,10首振奮人心的經典唐詩

2024-04-08國風

高適,字達夫,盛唐唯一封侯的詩人,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高適的詩歌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前有陳子昂,後有杜甫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創作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高適的邊塞詩大大開拓了詩歌的創作領域,為盛唐詩壇增添了極大的光彩。

高適去世後,被追贈為禮部尚書,謚號「忠」。高適早年家貧潦倒,他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是華麗逆襲的一生。

分享10首高適的經典詩作,領略詩人筆下刻畫的大唐風骨。喜歡的朋友可以收藏起來,閑時品讀。

1. 【別董大二首.其一】

[唐] 高適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玄宗天寶六載(747)春天,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著名琴師)也離開長安。這年冬天,董庭蘭與高適會於睢陽(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高適作了這首詩。

這是一首境界闊遠的慷慨悲歌,豪放中見真情,質樸中顯肺腑,堪稱藝術珍品。「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可與王勃的「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相媲美。

後世評價:「多胸臆語,兼有氣骨」;「以氣質自高」,為誌士增色,為遊子拭淚。

2. 【燕歌行·並序】

[唐] 高適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元戎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無所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這首詩不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而且是整個唐代邊塞詩中的傑作,詩中描寫了一次戰役的全過程,以淒涼的慘狀,揭露好大喜功的將軍們的罪責。

第一段8句寫出師,透過金鼓喧天、大搖大擺的出師場面,反襯將軍不可一世的驕態,為下文戰敗埋伏筆。

第二段8句寫戰敗,「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戰士們在前線殺得昏天黑地,將軍們在帳中尋歡作樂,暗示必敗的原因。

第三段8句寫被圍,透過對被圍士兵心情的寫照,讓人思考:把他們推向絕境的是誰?進一步加深對漢將的譴責。

最後四句寫死鬥的結局,從漢至唐,戰爭不計其數,驅士如雞犬的將帥數不勝數,而埋屍異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萬萬,可是,千百年來只有一個李將軍!

這首詩筆力雄健,氣氛悲壯淋漓,主旨深刻含蓄。後世評價:「金戈鐵馬之聲,有玉磐鳴球之節」。

3. 【除夜作】

[唐]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裏,霜鬢明朝又一年。

除夕夜,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歡聚一堂,濃厚的除夕氣氛,把詩人包圍在寒燈只影的客舍中,孤寂淒冷之感便油然而生。

佳節倍思親,古來皆如此,「故鄉今夜思千裏」也就是「千裏思故鄉」的一種表現,清沈德潛說:「作故鄉今夜思千裏,愈有意味」,更為婉曲含蓄地抒發深摯的情思。

「霜鬢明朝又一年」除了表達思鄉的意思,還包含了詩人年復一年老大無成的傷感。

4.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唐] 高適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聖代即今多雨露,暫分時手莫躊躇。

這首詩可能是高適在封丘尉任內,送別遭貶的李、王二少府(唐時縣尉的別稱)往南方之作。

首聯,表達了對李、王二少府遭受貶謫的同情,以及對分別的惋惜。

頷聯,上句借古民謠典故,設想李少府去巫峽荒涼之地,聽到猿啼而落淚的情景;下句借用蘇武雁足系書故事,希望王少府能多寄書函。

頸聯,上句寫王少府乘帆船去長沙,青楓江上的藍天自可洗去煩惱;下句寫李少府去白帝城,可以吊古跡而得慰藉。

尾聯,勸慰二人,分別只是暫時的,我們很快就會再見面的,結尾余味無窮。

5. 【塞上聽吹笛】

[唐]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高適曾多次到過邊關,他兩次出塞,去過遼陽,到過河西,對邊塞生活有著較深的體驗,這首詩是他在哥舒翰幕府時所作。

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正值牧馬時節,傍晚戰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在這蒼茫而安寧的夜裏,不知哪座戍樓吹起了羌笛,多麽熟悉的【梅花落】曲調,令人想起李益的詩「此時秋月滿關山,何處關山無此曲」。

笛聲有如落梅的花片,被風吹得四處飄散,一夜之中梅花的香灑滿關山,這‘香’引起了多少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

6.【營州歌】

[唐] 高適

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唐代東北邊塞營州(今遼寧朝陽),有著廣袤的原野,豐盛的水草,是各族雜居之地。他們牧獵為生,勇敢尚武,粗獷豪放。

詩人抓住城下少年打獵的一個生活場景:「狐裘蒙茸」見其可愛;「千鐘不醉」,見其豪放;「十歲騎馬」,見其勇悍,描繪出一幅邊關速寫畫,洋溢著邊塞生活氣息。

在唐代,贊美少數民族生活習俗的作品很少,高適的這首絕句,有助於各民族的友好交流,尤其難能可貴。

7. 【封丘作】

[唐] 高適

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

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

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歸來向家問妻子,舉家盡笑今如此。

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盡付東流水。

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且遲回。

乃知梅福徒為爾,轉憶陶潛歸去來。

高適早年閑散困頓,將近50歲(749年)時,因宋州刺史張九臯推薦,中「有道科」後,得了個封丘縣尉的小官,這首詩作於任上。詩中表現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出仕後欲歸隱的衷曲。

全詩圍繞‘不堪作吏’的主旨,每四句為一段,分為四段。第一段敘‘不堪作吏’原由,表達憤慨之情;第二段以客觀現實敘‘不堪作吏’的實情;

第三段進一步拓展‘不堪作吏’的原因,表達歸隱的願望;第四段急轉急收,越是無法擺脫「作吏」,越是向往歸隱。

借「梅福」、「陶潛」典故結尾,讓人聯想到當時政治的腐敗,社會的黑暗,既有歷史的廣度,又有現實的深度,耐人尋味。

8. 【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

[唐] 高適

還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還山識君心。

人生老大須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間偃仰無不至,石泉淙淙若風雨,桂花松子常滿地。

賣藥囊中應有錢,還山服藥又長年。

白雲勸盡杯中物,明月相隨何處眠?

眠時憶問醒時事,夢魂可以相周旋。

唐天寶年間名士沈千運,時稱「沈四山人」、「沈四逸人」,大約於天寶六載(747),高適遊歷淇水時,與之結為知己。

唱支【還山吟】,秋日黃昏,天高地遠,送你返還深山。山石流泉淙淙作響,如同風吹雨降,是大自然悅耳的清音;桂花繽紛,松子滿地,是大自然令人心醉的生氣,這正是隱士樂於歸隱的所在。

詩人將沈比美於漢代真隱士韓康,調侃地說,在山裏既可采藥賣錢,也可服食延年益壽;且遠離塵囂,既可與白雲共飲,也可與明月共眠,隱逸風流,何來孤獨。

結尾,用了一個典故。【世說新語.品藻】載,東晉名士殷浩與桓溫齊名,而桓溫「常有競心」,要與殷浩較高下,殷浩說:「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表示毫無競心,因而傳為美談。詩人借助浪漫的想象,表明沈是言行一致的真正名士。

全詩充滿生活氣息,浪漫灑脫,取事用比,形象鮮明,極富藝術美感。

9. 【別韋參軍】

[唐] 高適

二十解書劍,西遊長安城。

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

國風沖融邁三五,朝廷歡樂彌寰宇。

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幹明主。

歸來洛陽無負郭,東過梁宋非吾土。

兔苑為農歲不登,雁池垂釣心長苦。

世人遇我同眾人,唯君於我最相親。

且喜百年有交態,未嘗一日辭家貧。

彈棋擊築白日晚,縱酒高歌普都春。

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

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

開元二十三年,宋州刺史張九臯推薦高適,就試於「有道科」,這首詩作於詩人就試於京師時。韋參軍是張九臯下屬官員,與詩人交往深厚。

詩的前十二句,寫自己的落拓經歷。高適20歲入京,時值年少輕狂,以為卿相之位唾手可得,然,理想被現實扇了一耳光。

理想中的君主沈溺於‘太平盛世’的安樂窩,表面繁榮的唐王朝內部已日漸腐化。幹謁「明主」不成,只好舉家遷往河南商丘,種田捕魚,艱難謀生。

「垂釣」借用姜太公「渭水垂釣」典故,暗示自己待明主賞識。

後十句,描寫詩人與韋參軍的深摯友情,表達難舍之情。但為事業,奔前程,不得不別,最後只得勸慰朋友「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

這首詩字字肝膽,句句真情,字裏行間情真意切,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10. 【人日寄杜二拾遺】

[唐] 高適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這是高適晚年最動人的一篇佳作。高適和杜甫是意氣相投的朋友,且同樣落魄潦倒。安史之亂起,高適得賞識,曾任淮南節度使,但因「負氣敢言」遭讒而解除兵權。乾元二年(759),出彭州刺史,同年底,杜甫流轉至成都,高適寄詩問候並贈糧食。

上元元年(760),高適改蜀州刺史,杜甫去看望。年將60的高適,與年將50的杜甫,短暫聚會後,更加深了彼此的思念。上元二年人日(農歷正月初七),高適寫了這首詩,寄到成都草堂。杜甫接到這首詩時,竟至「淚灑行間,讀終篇末」。

全詩以自然質樸的語言,流露感人肺腑的真情。後世評價,這種「直舉胸情,匪傍書史」的佳作,是漢魏風骨的嗣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