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瓷路今朝」:探索貼合當代形態的藝術表達和審美情趣

2024-03-04國風

▲新時代(陶藝) 萬裏雅

▲遠古的記憶(陶藝) 朱樂耕

瓷器的歷史是全球對話的歷史,其對制造技術和生活方式、人文風尚等方面的影響是雙向的,也是巨大的。當代的中國陶瓷藝術家們本著包容並蓄的融合精神、放眼世界的認知精神、探索未知的創新精神,建立起了貼合當代審美要求的藝術形態。

▲ 一方山水——壺、霽雪——吟(陶藝) 王忠振

▲花非花——疏影(陶藝) 許玲

日前,由國際陶藝學會主辦,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景德鎮陶瓷大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協辦的「瓷路今朝——2023國際陶藝學會中國會員作品展覽」,從國際陶藝學會中國80多位會員作品中甄選出100余件(套),作品在題材、形式、顏色、結構和紋理等方面都呈現出豐富的多樣性。藝術家們從當代藝術觀念中汲取靈感,探索創新了具有當代形態的藝術表達和審美情趣,代表了中國當代陶瓷藝術的較高水準,為觀眾帶來一場耳目一新的視覺盛宴。

展廳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際陶藝學會會員、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館長郭愛和的三彩作品【玖和】和【龍馬負圖】頗為引人註目。三彩作品【玖和】取自中國古玉璧造型。三彩作品【龍馬負圖】的靈感來源於【河圖洛書】,作品以陶土塑造的龍馬造型,采用祥雲旋渦紋按照河圖洛書的符號紋樣附著之上,再施以洛陽三彩釉色,流光溢彩,體現了華夏文明的智慧。「洛陽三彩的美,值得全世界看到。」郭愛和說,他將借該活動平台與其他藝術大師進行創意交流,讓更多人了解並愛上洛陽三彩藝術。

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劉曉玉參展作品【吉州窯芙蓉紋鼓式大香爐】運用吉州窯釉下彩繪的方式,以芙蓉花作為主題紋飾,內部運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吉州窯陶瓷燒制技藝獨特的木葉紋裝飾技法將一片真樹葉在高溫下融入爐心,葉子紋理清晰,紋飾精細清麗,花團錦簇,具有美好寓意以及濃厚的民族色彩。作品在創新中融合傳統精神,向國際展現了中國吉州窯陶瓷的新面貌。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烈漢的陶瓷作品,質樸、大氣、造型飽滿、內涵豐富、裝飾性極強。他創作的「魚躍雙耳扁瓶」利用鏤空的構成方法,創造獨特的瓶型和空間效果,魚的造型高度誇張。兩個小耳與大的空心瓶形成呼應與對比。裝飾順應泥性,利用貼泥點裝飾產生肌理效果,貼泥點有大有小,形成對比,利用泥料自身的色彩來表達樸素的創作意圖。構思巧妙,制作嚴謹,註重陶藝作品的內涵和生命力的表現,展現了藝術家豐富的陶瓷創作經驗和現代設計理念。

▲山色(陶藝) 趙培生

陶藝家趙培生的作品在視覺上與傳統的陶瓷概念完全沒有關系,徹底放棄了形制的束縛,改變了人們對陶瓷概念的認知,明確地顯現出一種當代特征。從空間的角度解讀趙培生的陶瓷藝術,能夠看到其中更深刻更豐富的內涵。對於陶瓷而言,古往今來無論是基於傳統的「工藝美術」還是融入當代觀念的創新,基本上還是註重材料制作出的實體,具有一種向心性。將這樣的實體放入空間,實際上與面前的空間是無關的。而展廳中呈現的趙培生創作的【山色】系列作品,則從根本上打破這種實體性和向心性,進而為作為客體的陶瓷作品創造一個新的空間,也為作為主體的觀者開啟一個新的視角。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馬賽在觀展後深有感觸,他表示:「展覽超出了人們對陶瓷的傳統認知和理解,用陶瓷陶土釉等原材料開展了更廣泛的藝術創作,呈現出非常多元的形式。事實上,很多參展藝術家不僅專註於陶瓷領域,也專註於從其他藝術領域獲取養分,從而產生了一些新的藝術表達形式。此次展覽讓我們看到,陶瓷原產國的藝術家們運用傳統的陶瓷材料創作的藝術作品,呈現出生機勃勃的面貌,這也是中國陶瓷領域一種新的發展趨勢。」

▲修行(陶藝) 趙斌

▲水圖騰(陶藝) 蔣國興

當下,新型的材料、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數位化制造技術為陶瓷藝術開辟了新的天地。面對科技的進步和市場需求,如何在保持陶瓷藝術的傳統性和深厚文化內涵的同時,又能適應現代審美和需求,成為行業主要面臨的挑戰。景德鎮陶瓷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呂品昌談到:「比如,3D打印技術使得陶瓷制品的形狀和結構設計變得更加靈活,可實作一些傳統工藝無法完成的設計,而新型的陶瓷工業材料也為我們當代的陶瓷藝術帶來了更多、更好的視覺體驗。技術的進步也為陶瓷創作提供新的可能,但也帶來了在采納新技術與保留傳統手藝之間怎麽找到一個平衡點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面對新的科技時代的到來,陶瓷藝術教育如何進行調整和改革,如何培養未來的陶瓷藝術家和設計者,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我們深入思考。」

當下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或者以陶瓷為材料進行創作,或者以陶瓷為目的進行創作,或者以陶瓷為觀念進行創作,陶藝在某種程度上引領著人類文化和文明發展的一種態勢的可能性。「當代陶瓷藝術並不是一個時間概念,其內涵是具有現代精神和具備現代語言的藝術,當代陶藝所體現的不僅有現代性,還有藝術家基於現今社會生活感受的當代性,因此在當代能夠被大家認可和稱贊的優秀陶瓷藝術作品往往具備這樣的特征,那就是在深厚的文化傳統基礎上,充分體現時代的文化特征和陶藝家個人獨特的藝術創新,‘瓷路今朝’展覽即力圖體現這樣一種理念和精神。」藝術理論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夫也說。

(李亦奕 攝)

2024年3月3日【中國文化報】

第3版刊發特別報道

【「瓷路今朝」:探索貼合當代形態的藝術表達和審美情趣】

責編:陳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