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伊秉綬【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2024-03-19國風

伊秉綬【光孝寺虞仲翔祠碑】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上石,為伊秉綬晚年力作。原石今不存,後紹興沈定庵先生偶得佳拓本,遂得以使此碑示以天下,供我們學習。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局部

作品乍看平淡呆板,細加推敲,則會覺察到其字平而不滯、沈厚古樸、飄逸脫俗。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用筆粗細變化甚微。線條偏直,不作誇張和強調,平直縱橫,嚴整工穩,既勁健沈著,又雄強挺拔,且以光潔古拙見長,看似平淡,實為奇崛。不論橫波磔還是捺畫,波磔多不明顯,有意留之,含蓄內斂。

其用筆以中鋒為主,筆力雄健,下筆粗重勁健,勢猛氣足。起筆方圓兼用,多用頓筆。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局部

伊秉綬隸書筆鋒蘊藏著古拙、率真的篆籀筆意。橫豎交叉構成的方格,使作品既靜穆端莊,又精致靈巧。橫畫雖平直卻不呆板,或長或短,多延長而稍細;豎畫因勢定其長短卻常粗壯;轉折則與漢隸不同,基本是橫畫連筆直接轉折,有時呈外方內圓狀。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筆畫以直為主,弧線為輔。撇畫、弧線彎曲較大,點則采用圓形,來平衡和襯托橫豎直線。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局部

不張揚是伊秉綬隸書的一大特色,其隸書結構空間勻稱,筆畫安排均勻適當,有些字的長畫還有意縮短,大多數位則不強調加長「主筆」,如顏真卿大楷,有外拓的張力,字形寬博。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中字多縱向取勢,這種處理方法與一般隸書不同,也是伊秉綬隸書的重要特點,這與他學習【衡方碑】不無關系。筆勢縮左右而展上下,卻全是隸書的筆意形態。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局部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在結構處理上,頗具匠心,又不矯揉造作,寓拙於巧,甚至出人意料地留有大塊空白,空間布置巧妙。

伊秉綬隸書筆勢、結體大多為正,橫平豎直,少有斜勢。竭力削弱斜勢是伊秉綬隸書的一大特征,即使有斜筆,也大多變化為橫勢或縱勢。不得不為之時,便化長為短,變重為輕,或以點代之。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局部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章法通體較為茂密整齊,顯得古茂沈穩。由於是書碑的緣故,字與字之間有橫豎界格的規範,每字所占空間相若,字距行距等勻,所以整體不亂,再加上單字結構的方整、空間疏朗,更顯得靜穆古拙。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局部

臨習時,章法布局上要以茂密為基調,並輔以結體的疏朗變化。傳伊秉綬作書喜用濃墨,用墨飽滿濃郁,與方正的用筆相輔相成。濃墨寫出的線條更顯得厚實,但墨須濃而不膩,且稍以枯筆點綴。另外,伊秉綬還有很多橫額、對聯作品,構思和布局極為巧妙,結合其墨跡作品,可以更好地學習他的用筆用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