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空間與色彩的變奏——看提香與威尼斯畫派的創作

2024-05-11國風

來源:文匯報

根據學者卡瓦爾卡塞勒和克羅的說法,提香【花神】代表了「讓人追憶古代藝術的經典」。 圖為提香【花神】。

郭亮

正於上海東一美術館舉辦的「提香·花神——烏菲齊美術館威尼斯畫派珍藏展」,將提香及其所處的威尼斯畫派推向大眾視野。

當來自佛羅倫斯的「文藝復興三傑」漸漸淡出歷史,以提香為代表的威尼斯畫派正值崛起時。他們究竟為藝術史貢獻了什麽?

——編者

原名提齊亞諾·韋切利奧的提香(1488/1490—1576),出生於貝盧諾附近的皮耶韋迪卡多雷,經常因出生地而被稱為達·卡多雷。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代表人物,威尼斯畫派最重要的成員,也是當時最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之一,被同時代人譽為「行星中的太陽」。

無論肖像畫、人物風景畫還是神話和宗教題材,提香作品的藝術之美與寓意之深均令人難以置信。他前所未有的色彩運用、微妙的色調和寬松雅致的筆觸影響了後世無數藝術家,並為其贏得當時教皇保羅三世、西班牙國王腓力普二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等贊助人的欣賞與支持。

威尼斯畫派曾被義大利其他地區低估,卻在國外委托創作中備受青睞

提香所在的威尼斯畫派,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主要地方畫派之一。著名的文藝復興藝術家喬爾喬內、喬瓦尼·貝利尼都屬於這一畫派。

喬瓦尼·貝利尼是貝利尼家族中藝術聲望最高的一位,他的繪畫用色豐富,色彩細膩。提香和喬爾喬內都曾在貝利尼的工作室學習過。離開貝利尼的工作室後,提香也為喬爾喬內工作過一段時間。因此,喬爾喬內與提香的繪畫風格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貝利尼的影響。

喬爾喬內的用色細膩且憂郁,畫面中透露出難以琢磨的詩意,遺憾的是喬爾喬內早逝,目前留存於世的作品較少。由於同為貝利尼工作室的學徒,喬爾喬內和提香也曾合作創作許多畫作,而且他們的風格非常相似,以至於有時很難確定作者是誰。喬爾喬內的一大專長是詩一般的田園風光,例如他在【三位哲學家】中呈現的一些元素被其他大師如貝利尼采用,在自己的許多聖母像中增加了風景背景。同樣的借鑒也出現在提香【田園音樂會】(1508)、【神聖與世俗的愛】(1515)等作品中。這樣的作品使得文藝復興繪畫中的風景與人像漸漸具備了一種對位,這種對自然環境的重視是威尼斯畫派的一項重大貢獻。

不過,義大利其他地區往往忽視或低估威尼斯畫派的藝術價值。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藝術理論家喬治·瓦薩里在1550年出版的【最優秀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的一生】第一版中,對該畫派的忽視較為明顯,以至於他意識到需要在1568年的第二版寫作前存取威尼斯,以獲取額外的材料。相比之下,對於外國人來說,威尼斯往往是其存取的第一個義大利主要城市,對它總抱有極大的贊賞。一個有趣的現實是,威尼斯畫派最好的藏品大多在目前義大利以外歐洲國家的大型博物館。義大利的博物館中,只有佛羅倫斯的烏菲齊美術館和威尼斯的學院美術館藏有一些水平較高的威尼斯畫派作品。從提香開始,威尼斯原生的社會高層、王公貴族們對威尼斯畫派的作品十分青睞,威尼斯藝術家往往也是國外委托創作中最受歡迎的人。

漫長而多產的一生中,盡管藝術風格幾經變化,提香始終保持著對色彩的興趣

在漫長而多產的一生中,提香的繪畫題材十分廣泛,是所有威尼斯畫家中最有影響力之人。

在早期的【佩薩羅聖母】(1519—1526)中,提香為傳統的宗教主題展示了大膽的新構圖,將聖母的焦點從中心移到陡峭的對角線上。色彩不僅使畫面充滿活力,而且能夠使構圖統一,例如左側的紅色旗幟與聖母中的紅色相平衡,這種巧妙而華麗的色彩運用成為威尼斯風格的標誌。從作品【聖彼得之歿】(1529)開始,藝術家將暴力與風景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預示著巴洛克風格的戲劇感。在接下來的20年裏,提香為貴族、教會人士和藝術家創作的肖像畫,散發著主題作品外的超然心境。而他1548年為查理五世創作的肖像畫則創造了一種新的流派:壯觀的人物禦馬之肖像。從1550年到他死於瘟疫期間,提香主要受腓力普二世的僱用,為他創作了精美的神話畫作,如【達那厄】(1553)和【掠奪歐羅巴】(1562)。

創作歷程中,提香的藝術風格幾經變化,色彩卻始終是其畫作中一項極為重要的表達因素。盡管他的成熟作品可能不具備早期作品生動、明亮的色彩,其寬松筆觸和微妙色調在西方繪畫史上卻是沒有先例的。

在人物肖像甚至神話宗教主題的創作方面,提香的繪畫是具有開創性的,他將繪畫構圖的形式感與奔放的色彩表現完美結合在一起。

例如,盡管【沈睡的維納斯】並非「斜躺的女性裸體」這一形式的開創之作,藝術史仍然認為提香將其確立為了藝術中一個重要亞分支。在家喻戶曉的作品【烏爾比諾的維納斯】(1538)中,提香以神話為主題,細致地描繪了織物和其他紋理,並使用透過組織顏色精心地控制構圖。在這幅畫中,裸體的對角線與前面紅色墊子和背景中女人的紅色裙子之間的對角線相匹配。提香與帕爾馬·維奇奧等其他威尼斯畫家一起,建立了想象中的美麗女性半身肖像的流派,通常賦予模棱兩可的神話或寓言標題,並具有相匹配的作品內涵。藝術家們顯然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阻止人們相信這些作品是為威尼斯最著名人物所設計的,而並非希臘神話人物本身。

後來的職業生涯中,提香更多地關註宗教和神話題材,產生了許多著名作品,尤其是為腓力普二世創作的詩歌系列。例如,【維納斯和阿多尼斯】的靈感來自奧維德詩歌【變形記】,描繪了女神維納斯徒勞地試圖抓住她心愛的阿多尼斯。在【維納斯與魯特演奏者】(1565—1570)中,提香再次探索了對羅馬愛神的迷戀。

憑借這些易於傳播的作品,提香不僅自身聲名鵲起,也幫助威尼斯藝術建立威望。擁有這些畫作實際上就意味著擁有奢華的財富,並且,由於在肖像畫方面的一流技巧,提香受到權貴之人的追捧,例如他與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和腓力普二世工作的長期關系。1516年,提香開始為威尼斯聖方濟會榮耀聖母聖殿設計自己的第一個大型作品。那是【聖母升天】,將發生在不同空間層面即「天與地」「無限與短暫」等幾個場景巧妙結合在一起,引起畫壇轟動。這幅傑作幫助提香成為該地區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完成這幅傳奇祭壇畫後不久,提香創作了【維納斯的崇拜】(1516)。這部受神話啟發的作品只是費拉拉公爵阿方索一世埃斯特委托創作的幾部作品之一。

提香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成功地培養了廣泛的皇室贊助人。他與作家彼得羅·阿雷蒂諾也保持著特別親密的友誼。據說阿雷蒂諾幫助提香獲得了一些傭金。

【花神】以一種更具動感的方式面對觀者,揭示出提香驚人的觀察力與表現力

此次由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來到申城的【花神】,一位理想化的女子半身像,是提香一幅極為迷人的作品,創作於1515年左右。該作品也被大量復制於16世紀的蝕刻版畫中。17世紀,西班牙駐阿姆斯特丹大使將這幅畫賣給了奧地利利奧波德·威廉大公,林布蘭在他的【薩斯基亞裝扮成倫敦芙羅拉】以及德勒斯登和紐約的兩幅肖像畫中都借鑒過這幅畫。

【花神】中的女子,源自喬爾喬內筆下的「蘿拉」原型。她身著褶襯衫,一手拿著粉色鬥篷,凸顯了上面裸露的膚色,另一只手持一把葉子與花朵。學者們對這幅畫的含義存在爭議:有些人根據16世紀復制品上添加的銘文,認為她是風塵女子,而潘諾夫斯基認為這是新婚之愛的象征,即使她穿的不是新娘禮服。此外,束腰外衣在文藝復興時期也曾被重新詮釋過。女子右手中一束春天的花朵使其時常被解釋為花神弗洛拉(Flora),古老的春天和植被女神。這些花朵是作為金星的一種內容,在【烏爾比諾的維納斯】中也有類似的位置,而像剪刀一樣張開的手指具有訂婚或結婚儀式的暗示。

從外表上看,這位有著金色卷發的女人,也似乎是提香同一年一系列畫作的共有主題,如盧浮宮的【鏡中的女人】【虛榮】、多裏亞·潘菲利畫廊的【莎樂美】【維奧蘭特】,維也納的【黑袍年輕女子】和愛丁堡收藏的【維納斯阿納迪梅涅】等。同一形象也出現在【神聖之愛與世俗之愛】的著裝角色以及【神聖對話】之作中。這些人物成為當時威尼斯藝術中常見的集體想象的一部份,代表了優雅的女性氣質。

根據學者卡瓦爾卡塞勒和克羅的說法,【花神】代表了「讓人追憶古代藝術的經典」。有可能這幅畫作就像【神聖的愛和世俗的愛】一樣,展現了色彩的和諧、柔和且華麗,以及提香所謂的「色彩古典主義」的典型構圖,增強了主題的美感並具有強烈的情感價值。人物被放置在空間中,並未采用嚴格的正面呈現,而是以一種更具動感的方式面對觀者。人物華麗的形象、手與肩膀的運動以及略微傾斜的頭部所暗示出的曲線,都揭示出提香驚人的觀察力與表現力。

提香的晚期作品,則以非常奔放和瀟灑的筆觸與構圖強調了繪畫空間的運動形式,人物居於流動的空間場域預示出未來的繪畫趨勢。這種價值在幾百年之後,再次被藝術家們放置在卓越的創作之中。

(作者為上海大學偉長學者,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