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一場前所未有的布朗庫西回顧大展:當雕塑與靈感並置

2024-06-18國風

康史坦丁·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âncuşi)是繼羅丹之後,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雕塑家,被譽為現代主義雕塑先驅。

1904年,28歲的布朗庫西幾乎徒步穿越歐洲,從家鄉羅馬尼亞來到巴黎定居,直至1957年去世。他去世後將自己的工作室捐贈給法國,此後,布朗庫西工作室便成為法國蓬皮杜中心-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並於1997年在博物館外的廣場上被重建復原。在蓬皮杜中心翻修之際,經過兩年的籌備,博物館將作品搬到了博物館主廳,舉辦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布朗庫西」作品回顧展,除了布朗庫西的作品外,展覽將其重要代表性雕塑與它們可能的靈感來源並置,鼓勵觀眾比較和發現。

1934年左右,布朗庫西在工作室自拍照,其後為【無盡之柱 I 至 IV】、【魚】(1930 年)、【勒達】(1926 年)

正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舉辦的布朗庫西回顧展,展示了近兩百件雕塑,以及工作室的照片、繪畫、電影、檔案、工具、家具等一系列涵蓋藝術家一生的檔案檔,其中包括幾份與他1928年起訴美國政府的訴訟案有關剪報。

展覽現場

這一事件廣為人知:1926年,布朗庫西將一件【空間之鳥】(Bird in Space)送到紐約布魯默畫廊(Brummer Gallery)展出。當時,藝術品不需繳納進口稅,但一名海關官員認為【空間之鳥】看起來不太像鳥,將其按「廚房用具和醫院用品」征收了40%的稅。最終,法官裁定布朗庫西勝訴,但美國報紙對此持懷疑態度。最具代表性的是【紐約美國人報】,該報在一張【孩子頭部】照片旁配文稱,「布朗庫西與其崇拜者們為之自豪的簡約嘗試,海關專家找不到任何頭部與此相似的孩子。」

展覽現場,【空間之鳥】系列

從某種意義上說,報紙編輯是對的。布朗庫西的作品似乎的確需要進行比較才能理解,尤其是當它們被簡化為抽象形象時,蓬皮杜的展覽恰如其分地將其重要雕塑作品與它們可能的靈感來源並置——來自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學院、羅馬尼亞國家美術館、克拉約瓦藝術博物館藏品,與布朗庫西的雕塑構成對話。

展覽現場

布朗庫西在1908至1909年創作的一座石灰巖雕塑【達娜伊德】(Danaïde),是一個面部輪廓清晰,發型蓬松的女性頭部,它被放置在一個曾在盧浮宮展出的塞羅桑多斯(Cerro de los Santos)古代男性頭部旁邊,兩者粗糙的石雕技藝相似。【達娜伊德】也預示了布朗庫西後期肖像作品中復雜發型的初始。【少女軀幹 III】(Torso of a Young Girl III,1925年)由瑪瑙制成,形似光滑的袋子,旁邊是公元前3000年、由大理石制成的凱羅斯頭像(Keros head),平面上三角形的鼻子極具現代性。

布朗庫西,【達娜伊德】1913年,Danaïde, 1913年

這種質感的對比也出現在另一組作品中——羅丹1894年的【沈睡】(Sleep)和布朗庫西1908年創作的同名作品。羅丹的版本有著精致的五官(豐滿的嘴唇、細膩的鼻子、光滑的臉、細致雕刻的頭發),而布朗庫西的形象則不那麽女性化,有著更突出的下巴和眉毛,面部僅與其石基部份區分。他的「沈睡」似乎更加沈浸,更深地與其形成的自然元素相連,而這位「睡者」也像布朗庫西後來許多作品一樣,具有中性特征。

布朗庫西以人物提煉成最具有暗示性的基本形狀而聞名。展覽作品以主題分類,讓觀眾能夠發現區分這些人物的微小細節。四個版本的【波加妮小姐】(1912-1933 年)看起來風格化、重復性強,但每個「波加妮」的頭發都不同,有時卷成椒鹽卷發髻,有時像犰狳的背部一樣垂下。頸部和手部角度的微小變化使得一個【波加妮】看起來優雅而夢幻,另一個則顯得自我保護。

展覽現場

展覽將布朗庫西的雕塑與風格相似的作品並置,但任何給定作品的類比並不總是顯而易見,更多鼓勵觀眾自己比較和發現。展覽開篇棱角分明的箭形雕塑【公雞】(1935 年)是否讓人想起羅馬尼亞民間傳說中公雞象征著狡猾和財富?還是其流線型設計在暗示現代化的野心?

布朗庫西,【帶底座的公雞側面像】

布朗庫西1876年出生在羅馬尼亞南部村莊霍比塔,11歲離家,曾當過制桶匠和染工學徒,並在克拉約瓦工藝美術學校學習雕塑課程(1894-1898),然後進入布加勒斯特國家美術學院(1898-1901)。他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都保持對羅馬尼亞農民木工和木制工藝的興趣。

展覽現場,復原布朗庫西的工作室

在展覽的一個區域,這些興趣透過用來自他家鄉奧爾特尼亞的橡木制成的農場大門,以及一系列精細雕刻的日常用具得以體現,包括一把把手呈公雞形狀的勺子。1932至1936年,布朗庫西為他的工作室制作了橡木門框,將一條長凳改造成門柱。展覽還展示了他的幾件大型木杯——完美的半球形椴木,小圓圈作為把手,但由於杯子和把手都是實心的,所以顯得不切實際,反叛不羈。一個沙漏形狀的凳子,像被切成兩半並在曲線上連線的圓柱,呼應了藝術家著名雕塑【吻】的對稱性。

布朗庫西,【親吻】1907年

羅馬尼亞部份以他的一件橡木女像柱(1943-1948)結束,這是一具擁有堅實、圓潤的雙腿、柔軟的懷孕似的軀幹和方形頭部的雕像。它被放置在兩尊19世紀馬利的雕像旁,兩者在曲線和延長的比例上與其相似。學者們一直在爭論布朗庫西對非洲藝術的借鑒程度,但很明顯,他在非洲工藝和自己奧爾特尼亞的木工傳統之間找到了共鳴。據說他曾說過:「只有非洲人和羅馬尼亞人才知道如何雕刻木頭。」

布朗庫西對木材特性的細致關註貫穿整個展覽,尤其體現在【年輕男子軀幹】(1923)中。這是一根由單塊橡木制成的長圓柱體,在底部份叉。該作品並不明顯具備男性特征,甚至不具備人類特征,但木材的紋理、結節和裂縫暗示著靜脈、肚臍和裂縫。在這裏可以看到布朗庫西的幽默。旁邊的【X 公主】(1915-1916年)像是一個懷孕的女人。它拋光的表面俏皮地反射出美術館中走來走去的觀眾,反射其上的人群可以被理解為驕傲女人臉上的發綹,也可以想象為其他。【X公主】的形象並不局限於某一種性別,它包容了整個世界。

布朗庫西,【X公主】,Princesse X

布朗庫西在生命的盡頭完全停止了創作,而是專註於工作室環境中現有作品之間的相互關系。每當他出售一件作品時,他都會用石膏重新制作它,以便它留在原處,以免失去空間的和諧。

展覽中展出並播放著布朗庫西最喜歡的音樂,包括羅馬尼亞民間藝術家的唱片

據悉,此次展覽花了兩年時間才將所有作品匯集在一起,力圖重現布朗庫西所珍視的氛圍。展覽將持續至7月1日。

由建築師倫佐·皮亞諾重建的布朗庫西工作室內部照,1997年 ©Adagp, Paris

註:本文編譯自【阿波羅雜誌】和蓬皮杜中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