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一周藝術人物|湯瑪斯·喬利的水上儀式,於來的黃土風情

2024-08-08國風

回顧一周藝術人物,隨著巴黎奧運的開幕,奧運開幕式藝術總監湯瑪斯·喬利在塞納河上創作了壯觀的水上儀式,描繪了法國歷史上的多個場景。

在上海,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呈現了畫家於來對於黃土高原的民俗風光的描繪,而上海當代藝術館則呈現了青年藝術家鹵貓的仲夏夜藝術之夢;在北京,「板象:王綺彪的18000天」展在北京雲上美術館油畫博物館對外展出;在新加坡,卡琳·歐恩則被任命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當代藝術中心總監。

法國|湯瑪斯·喬利

在塞納河上創作了壯觀的水上儀式

湯瑪斯·喬利 (Thomas Jolly)

當地時間7月26日晚,台北時間7月27日淩晨,第三十三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法國巴黎塞納河上拉開帷幕。而巴黎奧運會開幕式藝術總監湯瑪斯·喬利 (Thomas Jolly)則在塞納河上創作了壯觀的水上儀式,描繪了法國歷史上的多個場景。

不在體育館,而在城市的中心。這是現代奧運會歷史上首次在開放式城市空間舉辦開幕式,10000多名運動員、藝術家等等從塞納河東岸駛向西岸,從聖路易島到新橋,從盧浮宮到埃菲爾鐵塔,從協和廣場到大皇宮和小皇宮,巴黎的古與今在塞納河上流淌。

湯瑪斯·喬利 (Thomas Jolly),1982年2月1日出生在法國魯昂,11歲就進了兒童劇團開始學戲劇。一開始做演員,後來做導演。1999年,他一邊在康城大學進修戲劇專業,一邊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個劇團,2003年進入布列塔尼國家劇院高等學校學習表演和導演,師從法國著名演員和導演、史特拉斯堡國家劇院前院長史坦尼斯拉斯·諾代。2006年建立La Piccola Familia劇團,多次受邀在亞維農藝術節上演出。

2014年,他把莎士比亞三部曲史詩巨作【亨利六世】完整地搬上了亞維農戲劇節IN單元的舞台,15幕,長達18小時,獲得了法國戲劇界最高榮譽:莫裏哀獎最佳導演獎。2015年,他又完成了【理查三世】……

巴黎奧運會開幕式,新華社圖

2022年,他被選為巴黎奧運開閉幕式的藝術總監,在此之前,他是昂熱國家戲劇中心「Le Quai」的藝術總監。在過去的兩年裏,塞納河成了他的工作室。「河岸邊的歷史交錯交織,造就了充滿激情的舞台設計。」喬利說。(綜合/陸林漢)

上海|油畫家於來

從黃河來的繪畫之風

於來

炎炎夏日,微風在於來的筆下沿著黃河吹向了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風從黃河來——於來油畫作品展」於2024年7月27日在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開幕,展期至8月6日。此次展覽由上海油畫雕塑院、山東畫院、曲阜師範大學美術與書法學院聯合主辦,【中國油畫】雜誌主編王琨先生擔任展覽學術主持,將展出65件/組於來先生的油畫作品,全面展示這位當代油畫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創作成果。

於來,1972年出生於山東威海,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威海市美術館(威海畫院)專職畫家。隨著於來的藝術探索之路不斷推進,近年來更是多次深入陜北和黃土高原,從風景到人物,從寫實到誇張變形,他的創作風格不斷演變,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於來的油畫作品以其鮮明的色彩、大膽的構圖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受到廣泛贊譽,他的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性畫展,並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展和聯展。

展覽現場

展覽的主題「風從黃河來」象征著於來的創作根基如同黃河之水,源遠流長,被中華文明深刻地滋養著。展覽將展出的作品涵蓋了於來近年來的代表作,包括【雲上腰鼓】、【舞黃土】、【天佑厚土】等。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於來先生對自然風景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表現,更體現了他對黃土高原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和藝術再現。

於來【屋前花又開】

在藝術創作上,於來主張「寫生即創作」,強調在現場自然環境中完成作品,使畫面內容的表現超越眼前的一景一物,達到主觀與客觀的和諧統一。他的作品中,自然風景與文化風景共存,既有西方油畫的體質特征,又帶有強烈的中國油畫的民族特點,這些獨具特色的風格和面貌在本次展覽中將得到全面展示。展覽不僅僅是對其藝術作品的展示,更是自我意識如何與自然生命及文化精神在某一維度上得以觸碰的呈現方式。(文/徐明徽)

北京|藝術家王綺彪

雲上美術館呈現「板象:18000天」

「板象:王綺彪的18000天」展近日在北京雲上美術館油畫博物館對外展出。這次展覽的作品不是繪在亞麻布上的油畫,也不是印在紙上的版畫,而是版畫制作過程之中的原初材料——「五合板」。藝術家王綺彪將雕刻、塗墨之後呈現出豐富痕跡的木板作為藝術作品呈現在公眾面前,構成了這一展覽。此展學術支持: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名譽院長楊飛雲、院長朱春林擔任學術主持,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收藏委員會副主任紅梅副教授策展。

藝術家王綺彪

王綺彪201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多年來以木刻版畫為人所知。2014年以來,王綺彪逐漸突破了傳統木刻版畫的創作程式,從最初挖掘油墨、板材、刀法等媒材、創作過程自身獨立的審美空間,到逐漸拓展出一個基於版畫但卻不是版畫的嶄新領域。此次展覽是策展人紅梅研究王綺彪王綺彪3年近1000天的階段性學術呈現,集中對他2014年以來10年間的藝術整體面貌的梳理。她將王綺彪的藝術突破稱之為「板象」藝術,精選了王綺彪130件套作品,分為「刻·板」世界、「墨·板」世界、「板象」藝術三個部份,向學界展現王綺彪在語言、媒材乃至觀念突破方面的探索。

展覽現場

王綺彪仿佛考古挖掘一樣用刀將五合板一層一層掀開,在5公釐的厚度中發現了一個被遮蔽日久的浩瀚宇宙。刻刀在板材上所形成的刻痕、鑿痕、雕痕、掘痕、掀痕,每一刀下去,都是一個未知的新世界,所謂刀刀「意在刀後」。展覽將在北京雲上美術館油畫博物館持續至8月15日結束。(宗和)

上海|青年藝術家鹵貓

以藝術開啟仲夏夜藝術之夢

鹵貓

青年藝術家鹵貓至今最為全面、作品數最多(近300件)的個展「花與花豹的凝視」於7月26日在上海當代藝術館(MoCA Shanghai)展出。 展覽涵蓋繪畫、雕塑、影像和裝置藝術,全面展示鹵貓從自由插畫師到當代藝術家的十年創作歷程。

鹵貓,1988年生於福建,現居上海,近年來,他跨界油畫、雕塑及當代藝術,創作力愈發旺盛。其作品融合自然與人文,情感飽滿,獨具一格。他的畫作中,有大自然的四季變換、遠景的冰川山林與近觀的一草一木,也有城市中人們遠遊與流浪的故事。代表作包括個人畫集【旅行箱裏的四季】,個人繪本【找到這顆星球】、【狐貍蔔】。

展覽從兩件上海當代藝術館委任鹵貓的最新創作啟程,大型雕塑「照明的人」和「花豹」彼此凝視,仿佛在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這是用玻璃纖維與巨型氣模材料完成的一次跨媒介創作,其中人物雕塑高達1.8公尺,花豹雕塑則長達12公尺,將自然藝術根植於當代藝術館裏。兩件雕塑的背景是鹵貓的巨幅張貼畫【挪威森林】,營造出一種既夢幻又真實的氛圍。一樓「城市」系列主要展示鹵貓早期城市漫遊系列原作,其中以水彩作品為主。包括【溫室】系列和歐洲城市主題創作,色彩飽滿,溫潤人心。在【溫室】系列中,常常有一個人影,靜靜駐足在植物中間。歐洲主題作品描繪了各國的建築,那透著光的窗戶,是一棟棟人家和生活。

【月光下的豹子】

鹵貓近年創作的寫真本手稿則陳列在展櫃內,分為黑白人物和彩色城鄉兩類主題,另有細分種類的花卉寫生無數,輔以筆記解說。二樓展出鹵貓的48件小型雕塑作品和近年的油畫作品。畫作主題以自然居多,有描繪四季變幻的遠景,也有細致入微的花束和草葉的特寫。除此之外,還展出了鹵貓早期的冰島系列水粉作品,生動再現了冰島的日落、苔原和溫泉等美景。

此次展覽開放時間為13:30至21:30,入夜展不停。這是屬於藝術的夏日午後,同時也為年輕的觀眾們準備了別具一格的夜場觀展體驗。(文/小犀)

上海|藝術家姚慕然

「僅供淺嚐」於上海當代藝術館藝術亭台展出

姚慕然

7月16日至8月11日,姚慕然(中國澳門)個展「僅供淺嚐」在上海當代藝術館藝術亭台呈現。

展覽共呈現藝術家姚慕然的5件「食物」題材繪畫作品,並以欲望載體、扁平化、光的顯現搭建起作品之間的普遍聯系。光,是整個展覽成立的關鍵要素。此次展出的作品使用了大量需要光線折射的材料,如閃片、珍珠、碎鉆,以便觀眾能夠在不斷位移的過程中,從多角度進行觀看。

展覽現場

姚慕然,2000年生於中國澳門,目前工作生活於澳門、重慶。她於2019年就讀於美國紐約大學工作室藝術專業,隨後轉學至羅德島設計學院繪畫系,並在2023年畢業。宗教、殖民歷史、消費文化的多元交融背景促使她與女權主義持續互動。她的創作關註到網路文化中的虛擬形象與二次元文化,主要探索「萌文化對於東亞女性的欲望投射。(文/小犀)

新加坡|卡琳·歐恩

將領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當代藝術中心

卡琳·歐恩. 圖片:Jonathan K. Lee

卡琳·歐恩(Karin G. Oen)被任命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當代藝術中心(NTU CCA)總監。歐恩曾於2019年至2021年擔任該中心策展計畫副總監,之後轉任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高級講師兼藝術史系主任。她已於7月1日履新,接替在該職位上工作了十多年的創始總監烏特·梅塔·鮑爾(Ute Meta Bauer),後者將在新加坡教育部的兩個氣候變遷計畫中擔任高級調查職務,並繼續在南洋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和媒體學院的博物館研究和策展實踐碩士課程任教。

歐恩將繼續留任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此前,她曾在麻薩諸塞州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Peabody Essex Museum)、達拉斯亞洲藝術博物館(Crow Museum of Asian Art)和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擔任策展人。她擁有麻省理工學院藝術與建築歷史、理論與批評博士學位,她與鮑爾在麻省理工學院相識。2019年起,兩人一直在NTU CCA合作策劃展覽和活動,並共同撰寫和編輯了多種出版物。

南洋理工大學當代藝術中心是由鮑爾於2013年建立的隸屬於南洋理工大學的當代藝術研究機構。由於預算不足,該機構在2021年被迫關閉了吉爾曼兵營(Gillman Barracks)展廳和駐留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