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三清山廷秘老道長給我講解【道德經】的名句,讓我醍醐灌頂。

2024-09-07國風

話說很多年前啊,咱可不是現在這麽低調的人,那時候啊,咱就愛和人擡杠,有時候那叫一個招人煩吶!這不,有一次咱就跑到了三清山上,嘿,在那兒遇見了一個神秘兮兮的老道長,這下可好,一場擡杠大戰就此拉開帷幕,最後還被老道長上了一堂終身難忘的課。

那一年吶,咱正好去三清山旁邊辦事兒。嘿,這到了道教名山三清山,咱能不上山玩玩嗎?咱對那道教佛教的玩意兒可感興趣了。

於是乎,咱就興致勃勃地上山去青山遊玩啦。到了山頂,咱在道觀裏溜達了半天,參拜了一下,就急急忙忙出來了。為啥呢?咱聽說後山有一些農家菜挺不錯,咱這饞嘴的毛病一犯,就想去嘗嘗。咱就往後山走唄。

咱這走著走著啊,哎呀媽呀,夏天那個熱啊,沒一會兒咱就覺得頭有點發暈,好像有點中暑的感覺。咱可不敢再走了,得找個陰涼的地兒休息休息。咱走進這樹林子,嘿,忽然間就看見林子不遠處有一個小小的竹子搭的房子。

這小房子還挺有意思,就那種竹排排做的房子。咱就尋思著,這地方還有這麽個小房子,真新鮮。咱就走過去看看唄。 只見有兩只猴子在那竹排房子前面玩耍呢,嘿,見咱來了,它們也不害怕,也不理咱,根本就沒把咱當回事兒。

咱正猶豫著要不要走進去呢,忽然間,房子裏面走出來一個人。咱一看,嘿,那模樣應該是個道士,為啥呢?頭上紮著道士發髻呢。這老道長年紀可不小了,留著長胡子,不過背挺得那叫一個直,精氣神十足啊!

他手上還拿著一本【道德經】,估計是咱走過去驚動了他,所以出來看看。 咱只好向他行了個禮,問道:「老道長,請問你這有沒有水喝呀?」

老道長就指了指他院子裏的小茶桌子,說:「你自己過來喝吧。」他說完就在茶桌前坐下了,還空著一把小竹凳子給咱。咱也不客氣,過去拿起茶杯就喝了起來。

哎呀呀,這一口下去,才發現這茶的味道真是甘甜吶!感覺就像一下把全身的汙垢都給洗凈了似的。 這時候那兩只猴子走了過來,在咱身邊不停地打量摩挲。

咱這心裏有點局促不安吶。老道長咳了一聲:「一斤、二候,你兩個不要騷擾客人,咱這個地方幾年不來一個人,剛剛來了你們就要嚇走人家嗎?」

這兩個猴子一聽,嘿,果然垂手侍立一旁,不再騷動了。 咱喝完茶,暑熱也退了。老道長正笑瞇瞇地看著咱問:「你怎麽在後山亂走,走到我這裏來了,我這很難找,人家特意找都找不到啊。」咱說:「這可能就是緣分吧。」咱又問:「道長,你在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一個人住著,不寂寞嗎?」

他說:「我也想問你,你在那個人群紛紛的地方住著,不寂寞嗎?」咱說:「我在那住著,有時寂寞有時熱鬧起來就不寂寞了,我是很怕沒有人。」他說:「如果你清靜守一,有人沒人其實沒有太大區別。」咱說:「問題就是守不了一啊。」

他說:「想太多當然守不了一啊。」 咱這擡杠的癮就上來了,就說:「道長,我聽你說話,應該懂點道行,我今天來了,你必須給我講講道。」

他說:「你來了已經喝了我的茶,還想聽我說道,那你也有點貪心啊哈哈哈。」咱一聽,嘿,這可不行,就說:「你必須慈悲啊,你一個人住在這深山裏,也不出去弘化眾生,我送上門來了,你還閉口不言,那就太不夠意思了。」

他看著咱笑著說:「看來今天來者不善啊。」 咱說:「這樣,你把手上的道德經給猴子隨手開啟,他指著哪一章哪一句,你就說給我聽。」

老道長聽咱這麽說,覺得有點意思,叫道:「一斤,你過來。」那一斤猴乖乖過來,道長遞過去道德經書本,一斤用手一翻,指甲隨意一指,正好指在【道德經】第二章,指甲正好指著那一句:「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道長一看,哈哈大笑說:「今天免了一番唇舌,不用說了。」咱問:「為何?」他說:「你沒看嘛,聖人都行不言之教了,我非聖人,更要向他學習啊。不言之教啊。」

咱說:「你不得耍賴,一斤指出來,就是緣分。必須說。說不好我就賴在你這過夜。」他一聽嚇得搖手:「使不得,使不得,不要賴在我這裏過夜。我說,我說,怕了你。」

他這才說道:「聖人處無為之事,是什麽意思呢?是說啊,大智慧的人總是用無為清靜心處世,用自然善巧的方式教化眾生。這個聖人的無為清靜心呢,即是他回歸了無為自然的道心,這份道心啊,是清清朗朗、明明白白、即無需多余的言語來說什麽,解釋什麽,也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什麽造作什麽。

他等於活在這個清靜無為心裏面,所以行住坐臥都是契合於道的。」 咱問:「天下無不是大道衍化,為何非要清靜無為心才是契合於道?」

老道長豎起拇指:「你這個問題問得好,說萬物皆由道衍化,是對的,但道唯因無為清靜方得衍化萬有,所以衍化是道的妙用,無為清靜是道的體,聖人心歸於道體,自然深明道用,知體知用,才算契合了道。

因此說天人合一,合一是啥意思,是沒有一樣例外,沒有漏掉一樣,樣樣都可以圓融進來;沒有一分一秒漏掉,分分秒秒日日夜夜都可以圓融進來,但凡這清靜心有一絲缺陷,也無法圓融啊。因此天人合一這四個字是極其難啊,不是一般人像口號那樣喊出來,是實際行道才能做得到。」

「聖人以這樣的無為清靜心處世,是什麽意思,就是他不再用原來舊有的模式過活了,舊有的模式是什麽?是隨風飄蕩顛倒顛,眼耳鼻舌亂隨緣,心猿意馬猢猻散,不得一刻在中間。

他把這個舊有的模式改變了之後,變成了清靜無為模式,好像空調從制熱換了個制冷,整個世界的溫度都不一樣了。所以聖人並不奇怪,只不過是他換了生命模式。換了模式之後,還是一樣吃飯睡覺,可是處事的性質默默發生了改變,所以叫處無為之事。」

「什麽是處無為之事,就是自然了、平息了、不再攀援動蕩了,不再以聲光色影而紛紛擾擾了,不再做欲望的奴隸了,也不再被思維困縛了。遇到大事小事好事壞事所有的事情,絲滑隨順、好像往水裏畫畫,隨畫隨滅,內心絕無蹤跡,大千世界無有一物可以拉扯得住他的心了。」

咱又問:「那這種處世之道,為何叫做無為呢?」他說:「以無心而妙為,不是不為,而是為而歸無,即為即無,可為可不為、為而不著痕跡不落窠臼、不為亦不覺遺憾失落。為則努力踏實為之,安然為之、為與不為,心內毫無羈絆。所以叫做無為,無為也不過是個名詞我們也不必要執著它,也是相對於有為來說的,在佛門裏講色與空,空則可說是無為,然實際上色空不二,有無相通。」

「所以老子在第二章寫: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老子告訴我們,無為,不是一端。

而是大有,是萬有,是陰陽,是黑白是是非是有無是高下是前後,所以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這才是永恒的玄妙。換句話說,有這些也無這些,生了這些,也並沒有這些。」

「聖人的無為,包含萬有,卻不受萬有。所以萬物作焉而不辭,面對一切都隨順其自然存在發展呈現,並不需要什麽特別的幹涉。這種幹涉,一般人不理解,其實是說的心裏上的幹涉,不是說什麽都不做,像個呆子一樣。

不幹涉,不刻意,不粘滯,不因此而波動,不跟隨去奔馳折騰,就叫做不辭。不辭就是無為的處世之法。」 「用佛家的話說,也很簡單,叫做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也就是無為。不是不生心,不是不為,不是呆子木頭,而是隨緣生妙心,隨緣而妙為,卻心無所住,心常清靜。我們道家有本【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這本書裏面有一段這樣寫: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沈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他說,眾生不能修行成功啊,是因為有妄心在障礙,因為有妄心,所以神不能安,心神不安所以攀援執著萬物境界,所以衍生出貪生怕死煩惱憂愁等等苦海,所以真常之道是什麽呢?是常清靜。

常清靜就是於一切事一切地一切時都保持清靜,保持朗照,保持不受其擾,保持無為處事,這也是佛家說的真正意義上的大禪定。也就是說,整個人身心活在了真常清靜心當中,無缺無漏,這叫做悟道,也可以稱之為聖人。」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裏還說: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你看他說的很清晰明確,慢慢養成常清靜的作為,漸漸才能入真道,否則你在那搞的很熱鬧,很神乎其神,沒有真常應物,沒有常應常靜,是過不了關的。常應常靜,就是即來即空,事事物物來之則空,不留羈絆不起執著分別,靜心從不動搖。才能叫做得道。」

「你不要以為聖人就可以自以為得道了哦,一切無可得啊,是名得道,實無所得,沒有什麽可以得和失,道也一樣,不過是為了教化眾生立一個這名目。

佛家說本來具足,哪有個佛可成啊?所以啊,聖人要行不言之教。什麽是不言之教,就是言與不言,千手千眼,隨緣設教、萬物為師,我們道家四個字說的清爽————道法自然。」

「不言之教即是道法自然,不是說聖人不說話了,不開口只做事給你看,那也對,但是是表面意思。大智慧的人是有很多不愛說話,大智若愚,用行動用生命給大家做示範來上課。

但是真正不言之教,是道法自然,是佛家的那句:郁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盡是法身,世間萬物萬事,都在顯現道的真諦,都是道的妙用。」

「你懂了,就能睹桃花而悟,觀山水而通、歷人事而醒,滾紅塵而透,萬物作焉不辭就是這個意思,道啊道啊,不在別處,俱在你我眼前身邊身心內外無不是啊。所以,吃喝拉撒,柴米油鹽,兒女情長,煩惱痛苦,都是菩提啊。」

說到此處,一斤、二候,兩只猴子歡騰雀躍,喜不自勝。咱也仿佛全身醍醐灌頂,煥然一新。老道長給咱倒了一杯茶,告訴咱:「天色不早了,你看,我守承諾給你說了這一段,你可不能賴著我這裏過夜,趕快下山去吧。」

說罷一揮手,兩只猴子趕著咱,就一路走出林子,送咱到了下山大道之上。此時恰是黃昏,初月微露雲端,清風拂面而來,萬籟俱寂。咱邁著輕盈的步伐,下山而去。 咱這一路上啊,就一直在回味老道長說的那些話。

哎呀呀,這可真是一場奇妙的經歷啊!咱以前那愛擡杠的毛病,經過這一遭,好像也收斂了不少。咱就想啊,這老道長說得還真有道理。咱以前在人群裏瞎折騰,有時候覺得寂寞,有時候又覺得熱鬧得過頭。可老道長一個人在這深山裏,卻能活得這麽自在。

這無為清靜心,還真是有點門道。 咱以前總覺得自己守不了一,就是因為想太多。這腦子裏整天亂七八糟的,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想那個,哪能守得住一呢?

老道長說的對啊,聖人以無為清靜心處世,那是一種多高的境界啊!咱這凡夫俗子,還得好好修煉修煉。 這無為可不是啥都不做,而是以無心而妙為。咱以前總覺得做事就得有個目的,有個結果,不然就白做了。

可老道長這麽一說,咱才明白,為而歸無,即為即無,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啊!做事情的時候努力踏實去做,做完了也不執著於結果,心內毫無羈絆。

這得多高的境界才能做到啊! 還有那不言之教,嘿,咱以前總覺得教化別人就得靠嘴說,說得越多越好。

可老道長說,道法自然才是真正的不言之教。這世間萬物萬事,都在顯現道的真諦,咱要是能悟到這一點,那可就厲害了。

咱這一路走下山,感覺自己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這三清山上的經歷,可真是讓咱終身難忘啊!以後咱可得低調點,不能再那麽愛擡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