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書法界「虛張聲勢」現象:國展的作品真的代表了最高水準嗎?

2024-04-17國風

每個歷史時期都會孕育出其獨特的書法風貌,如晉代註重韻味、唐代追求法則、宋代強調意境,這些都是我們從歷史中提煉的規律。那麽,在當代,書法又崇尚些什麽呢?盡管當代書法呈現出多元化的風格,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都在追求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萬騏暢在國展展廳自己作品前

參觀全國書法作品展,可以明顯感受到創作者們對於作品視覺張力的重視。以一件草書作品為例,它在第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中尤為引人註目。

該作品的尺寸之大令人印象深刻,與作者的身高形成鮮明對比,據推測,整張作品的高度可能達到了八尺。字型的尺寸同樣巨大,筆觸迅猛而有力,線條流暢且充滿動感,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

萬騏暢書法

從書寫技巧的角度來審視,作者的功底顯然頗為深厚。然而,面對這樣的作品,我們仍可發現諸多討論的空間:

01 作品缺乏內在精神

該作品出自山東臨沂的青年書法家萬騏暢之手,他是一位在全國第四屆草書展和全國第四屆隸書展等多個國家級展覽中屢獲展出機會的經驗豐富的藝術家。

鑒於他多次參與全國性展覽的經歷,可以推測他在創作上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因此,他對如何在國展中獲得認可有著深刻的理解,對於評委的偏好和作品應具備的特質也應了然於胸。

萬騏暢國展入展作品

觀察萬騏暢的書法作品,我們可以發現其運用了許多延伸的線條和多變的墨色,這些技巧都是為了增強作品的視覺張力而采取的「技術策略」。萬騏暢在草書方面的技藝無疑是值得稱道的,但除了這些技術層面的展示,作品的內在又如何呢?

如果只是單純地展示技巧,而忽略了作品的內在意義,那麽這樣的作品就會顯得空洞無物。站在這樣的作品面前,我們難以捕捉到文本的深層含義,也難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流露。歸根結底,這樣的作品更多地像是一件精工細作的書法工藝品。

萬騏暢書法

02 筆法過於放縱

觀察萬騏暢的草書作品,可以感受到其筆勢直瀉而下,給人一種暢快淋漓的感覺,但同時也不免讓人感覺過於誇張,缺乏內斂。在字與字之間的連線上,過多的映帶使得整體顯得過於松散。加之頻繁出現的突兀長線條,使得作品的節奏感過於急促,給人一種失去控制的錯覺。

在墨色運用上,雖然濃淡幹濕的變化給人以視覺的豐富性,但在某些部份使用了漲墨的手法,這雖然在表面上增加了變化,卻也容易讓人產生一種刻意和不自然的印象。簡而言之,這件作品更像是刻意制造的產物,而非自然流露的書法創作。

萬騏暢書法

03 藝術品味有待提升

草書,作為傳統書法的五大字型之一,涵蓋了豐富多樣的風格,如章草的古樸自然、大草的放縱不羈、小草的精致優雅等,每一種風格都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表現形式。

在萬騏暢的草書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主要借鑒了明清時期高堂大軸的風格特點,例如他在用筆時的自由揮灑,體現了王鐸、徐渭等歷史名家的草書精神;而在筆畫轉折的處理上,其尖銳的圭角和突兀的風格,又顯露出倪元璐行草書的影響。

萬騏暢書法

王鐸、倪元璐等歷史名家的書法,無疑是書法藝術寶庫中的瑰寶,他們的作品為後世書法愛好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然而,如何向古人學習,學習古人的哪些方面,這真正考驗著一位書法創作者的智慧和學識。

從萬騏暢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在學習古人時似乎更多地模仿了外在形式,而未能深入把握其精神內核。因此,在他的作品中,王鐸草書中那種莊嚴大氣的特質,被演繹成了一種表面的誇張;倪元璐筆下鋒利而古樸的風格,在他的筆下則顯得有些虛有其表。

萬騏暢書法

04 總結:

在欣賞了眾多萬騏暢的書法作品後,我們可以發現他在國展上展出的那些作品,並不一定反映出他的最佳水準。然而,正是這些作品被評委選中,成為了國展展廳中展出的「典範」。由此可見,當前國展所展示的作品,並不一定代表著書法藝術的最高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