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專註中國畫60年,他進去又出來了!在他筆下看見堅持和感動

2024-05-11國風

潮新聞客戶端 朱淩捷

5月9日,花鳥畫家王秉初中國畫六十年回顧展在浙江展覽館開幕,展出王秉初各個時期代表作一百來幅。據悉,本次畫展由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政協嵊州市委員會、中共嵊州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由浙江省中國花鳥畫家協會、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寫意花鳥畫研究所聯合協辦,由嵊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嵊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嵊州市書畫院、嵊州市美術家協會聯合承辦。展期自5月9日—5月15日。

開幕式現場,嵊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史向俊,浙江省中國花鳥畫家協會主席盧勇,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駱獻躍,浙江省政協原副主席、詩書畫之友社理事長孫文友先後致辭,王秉初致答謝辭,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王敏傑主持開幕儀式。

在「六十年回顧展」 走近一位八秩老畫家

王秉初,1943年出生於嵊州。1959年起跟隨著名花鳥畫家商敬誠先生學畫。1962年考入浙江美院(現為中國美院)中國畫系,受教於潘天壽、吳茀之、陸抑非、諸樂三、陸維釗等先生。1969年美院畢業後,回到家鄉浙江嵊州,先後工作於天台文化館、嵊州市石璜中學、嵊州市教師進修學校。曾任職嵊州市政協副主席,浙江省花鳥畫家協會主席團成員、藝委會委員,嵊州市政協書畫院院長。

王秉初接受采訪

在王秉初的畫裏,有著浙派的底蘊。他的畫集傳統大成,有青藤白陽、揚州八怪的痕跡,也有吳昌碩、齊白石的影子,還有顏真卿、祝枝山的書法氣息。貌似輕松隨意的落筆,黑白之間卻體現著中國文化裏的哲學思想,主賓、大小、疏密、虛實、潤燥、冷暖、消張等各種矛盾的對立統一讓畫面充滿了深意和耐看的味道。

展覽現場

他筆下的梅花、荷花、蓮花和蘭花等,又多似是而非的奇妙意境。第一眼可能會迷失在視覺沖擊和色彩跳躍中、去思考「這是什麽花」,在定睛一看之後,又能悟到其處理主次關系的妙處。他喜愛運用正方形比例的片幅,將一些細微精巧的花透過自己的靈光和巧思,放大在180cmX180cm的紙上。極具現代感的正方形滿構圖上,有抽象的意蘊與精巧的著筆,有黑白相間的筆墨沖擊感,也有繁花似錦的春意盎然,仿佛暮日灑金,仿佛殘荷猶嬌,仿佛秋風乍起,仿佛水波驚鳥,仿佛大美不言。如此次展出的作品中,他在幾百幅作品中選出了最喜歡的一幅【雨林深處】,取自現實的一個局部而展開,透過筆墨關系來體現濃淡疏密,整幅畫都印證著劉曦林評價他的「滿密中求通透,有異樣的秩序感」。

展出的一百多幅作品背後,是王秉初默默無聞、不善於聲張的創作經歷,也能窺見他筆耕不輟、從一而終的藝術品格。雖蟄伏於縣城,但在其作品裏可以看見廣闊的視野和氣象。

王秉初 雨林深處

蒼郁南國風光 改變數十載的創作軌跡

「森林裏從未見過的花花草草,對我的感動太大了。」雖是浙江人,但王秉初的畫裏多是不屬於浙江的花,比如熱帶蘭、榕樹、木棉花、刺桐等。他的家門口有一間陽光暖房,裏面正栽培著那些在浙江難以見到的花卉植物。而與熱帶雨林的結緣,源於他二十幾年前的一趟海南之旅。

「2001年,我參加了海南省海口市的‘全國二十個城市畫家寫生暨展覽’活動,每個城市只有四五位畫家,我是浙江的四個人之一。」王秉初提到,當時他們用了十幾天,幾乎走了「半個海南」:「那裏的花花草草是浙江完全看不到的,我記得有一種植物的樹冠上有著一排同樣的大果實,漳州地區一個古城墻上的榕樹根,高高地掛下,直直地長進泥土地,仿佛無數的手足抱緊了大地。」王秉初講起南國風光時滔滔不絕,而這些絕色都能夠透過他的畫、穿越時間來到人們的眼前。

回到浙江之後,王秉初依然心心念念著熱帶的各種花卉。他在2003年退休之後,從次年起就帶著自己的小兒子,每年一次地前往有著熱帶風景的地方,除了海南,他還走過寮國、泰國和緬甸等等地方。在行走中不斷記錄的王秉初,連自己的網名都變成了「南風」。

「在美院上學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要形成自己的風格,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學習借鑒各家前輩的心血、汲取眾長而後形成自己的風格,二是像潘天壽那樣的,深入生活,比如去畫山下的那些大石塊、花花草草。」回憶起創作南國風光的初衷,王秉初表示。白駒過隙,在2012年的一次同學會上,王秉初帶上自己的作品前往,當時就有人評價說,他的畫已經從吳昌碩的風格中跳出來了,有了自己的味道,要好好畫下去。顯然,王秉初打好國畫基礎之後,走上了第二條路,這條路對他而言是創新的路,也是讓他為之堅守和沈澱了半生的路。

至廣大盡精微 畫之脈搏亦是人之風骨

王秉初中年以後的畫,出古不規,出奇不已,氣勢恢宏,具有強烈視覺震撼力。充滿現代感的滿構畫面,線條蒼拙厚韌,水墨酣暢淋漓,色彩斑斕絢麗。在嵊州的幾十年間,王秉初從來沒有固步自封。除了有傳統的技法和獨一無二的筆墨,在創作過程中他也會借鑒西方當代藝術,比如運用洗潔精泡沫、鹽的沖刷等等,讓墨韻呈現新的肌理。「你看這裏盛開的花,便是用洗潔精在宣紙上沖出來的。」王秉初指著一幅名為【暮色】的畫說道:其實創新和脫離傳統的方法並不少,但最重要的還是畫畫的工夫,將腦海中的畫面對映到宣紙上的筆墨,這是根基,是最重要的東西。

他的畫,映照著他的想法,也凸顯出了他的性格。他的一些畫渾厚又有力,或是山川河流的湍急感、或是樹根紮地的踏實勁,能夠讓人透過宣紙感受到自然的脈搏與生命力;一些畫質樸可愛,或是細枝密葉裏「探頭」的花朵、或是讓人感受到春夏意境的飽滿枇杷,王伯敏贊其「筆致奔放,亂而不亂;似不經意,而又極經意,得如此上乘之法,實在不容易。」

歲月不拘,時節如流。透過這些草木有情的畫面、跳躍又真實的色彩,我們仿佛能夠看到一位眼神清澈、守拙抱樸的老人。正如駱獻躍所說:「王秉初先生的作品一是具有很深厚的傳統繼承;二是又從傳統中出來,具有當代性,而且他的花鳥畫從樣式到色彩構成,具有新的面貌;三是他的作品能夠讓人產生共鳴,讓人感動。」

王秉初的畫,有十余年不間斷在熱帶行走與記錄的韻味,更有著他對世界的情感體悟和個體觀照。人生如門前剡溪水,潮漲潮落,浩浩湯湯,奔騰而去。老年時期,王秉初不再求更多的聞達,他的作品和他本身,已經歲月沈澱別具份量。

——王秉初部份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