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野外訪古——【讀碑窠石圖】

2024-01-31國風

【讀碑窠石圖】是五代時期李成與王曉合作創作的絹本墨色畫。【讀碑窠石圖】縱126.3cm,橫104.9cm。為雙拼絹繪制的大幅山水畫,描繪的是在冬日田野上,一位騎騾的老人正停駐在一座古碑前觀看碑文,老人頭戴鬥笠,仰首而視,神情專註,身旁站有一個童子。近處陂陀上生長著木葉盡脫的寒樹。

此畫取景集中,以枯樹、石碑和人物構成畫面的主體,頗有荒寒冷寂的氣氛。樹枝以細線勾勒,再用墨染,枝幹皆作「蟹爪」狀,縱橫交錯,有蒼勁之感。坡石為側筆所繪的圓潤而少有皴擦的線條構成,此為後世稱之的「卷雲皴」。枯樹與石碑的組合,強化了幽淒慘淡的環境氣氛,暗示出對遙遠歷史中那輝煌繁華往事的追憶。

畫家李成本為唐代宗室,卻世逢離亂,寄身於宋朝,空懷才情而無處施展,在多次遭受挫折的情況下,只能將一腔郁結之情寄於水墨之中以度光陰,【讀碑窠石圖】中的寒林、獨碑、曠野、寂石恰足李成寂寥內心的真實寫照。

【讀碑窠石圖】的畫面遠處籠罩在一片霧氣之中,畫面也隱約透露出了荒寂清曠、寥落凝重的精神氛圍,有著畫家內心沈郁情懷的表現。

不僅觀碑,大約與他同時的書法家楊凝式亦有隨意周遊郊外而題壁的記載,文士出郊外觀碑這一活動顯然為當時文士所熟悉和感興趣,因而李成才有這一繪畫專題創作的起興。雖然不能肯定此圖繪制的內容明確為蔡邕讀碑故事,但作為五代、北宋初期文士郊外文事活動的真實記錄和寫照應該沒有什麽疑義。

在畫中,作者著力刻畫了古樹的形象。幾株落盡了葉子的古樹,彎曲盤旋,雖經惡劣的自然環境的打擊,但依然頑強地挺立著。古樹正是石碑樹立以及碑前亂軍廝殺的目擊者,石碑上或許刻著陣亡將士的故事,後代對先人的挽文,但這一切都被歷史所掩埋,只有這株古樹成了那個時代的見證。這種描繪突出了外界的環境特征荒漠地區、嚴酷的氣候和古樹那種堅韌、頑強、有強烈感情特征的藝術形象。

【讀碑窠石圖】是李成與王曉合作而成的大幅山水畫。畫中石碑側面有小字「王曉人物,李成樹石」的款題。但是據宋末周密的【雲煙過眼錄】記載,他當時所見此圖時已僅剩半幅,且並無人物,因而有學者認為,現存的【讀碑窠石圖】應為宋代的摹本。這幅畫在清初時曾為著名收藏家安岐、梁清標等人收藏,後入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