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道德經】第75章。錯把僥幸當成幸運,人生必不幸!

2024-04-23國風

「我知道這樣做要承擔什麽樣的後果,但萬一沒事?萬一我成功呢?」現實中,很多人會有這種「僥幸心理」,想透過「萬一」這個偶然的機會,來免遭禍害或者取得成功。

而有些人,錯把僥幸當幸運,並把其潛移默化成習慣,結果一步錯,步步錯,甚至還鋌而走險,一次次突破了自己的底線。

有句話說得好:「心存僥幸,必有不幸。」

總是心存僥幸的人,他們終會與「不幸」不期而遇,並為之付出沈重的代價。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栝。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栝」通「活」。勇敢而膽大妄為就會遭到殺害,勇敢而不逞強就能保全性命。這兩種行為都屬於勇敢,然而,一個得利,一個遭害。天道自然法則,有誰能知道其中的原故呢

蔣錫昌說:按七十六章,「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敢」即堅強,「不敢」即柔弱。言勇於堅強則死,勇於柔弱則生也。「此兩者或利或害」,言勇於柔弱則利,勇於堅強則害,其勇雖同,然所得結果異也。「天之所惡,孰知其故」,言堅強何以必為天之所惡,世之人君有誰知其故而肯決然舍棄之邪?

「勇於敢」與「勇於不敢」這兩種行為都屬於勇,但是兩者得到結果,卻是一個利,一個害!這是什麽原故?區別在於一個「敢」,一個「不敢」。

「勇」是一種心理狀態, 說的是內心的強大。「敢」,【說文解字 】:進取也。說的是行動力。

「 勇於敢」內心強大,敢想敢做。在本文中的意思為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

  • 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會怎麽樣?74章雲:民之不畏畏,則大威將至矣。這種「勇於敢」是一種賭博、僥幸的心理,想冒一次天下之大不諱之險,而獲得人生的功業。但這種行為無疑是在違背自然規律,是在違背天之道,天當然憎惡之,遲早會收於網中。
  • 由制度設計的不合理,監管機制不完善,某些腐敗分子抓住漏洞挑戰權威,一次可能僥幸成功,但是他的這種做法無疑是一條絕路。
  • 孔子說:「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徒步涉水過 大河 ,即使這樣死了都不後悔的魯莽之人,我是不會與他共事的。我找的能共事的人,一定是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 孔子 想找那種做事小心謹慎又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共事。勇於敢者,無疑是一個膽大妄為的人,不把規則制度放在眼裏,與這樣的人共事,隨時都要擔心頭上的腦袋。
  • 「勇於不敢」的「不敢」不是膽小怕事,而是心存敬畏,能夠深思熟慮。。

  • 有一天,子路問孔子:「您和我,誰比較適合帶兵打仗?」孔子指著自己答:「我合適。」子路反問道:「您不是常說我很勇敢嗎?」孔子說:「可我不僅勇敢,還勇於不敢呀!」
  • 我們不但要勇於去做某些事,而且還要勇於去拒絕某些事。都是勇敢,但是性質卻不同,一個勇而敢犯事,一個勇而能拒絕某些事,一個用剛,一個能用柔。

    「勇於敢」與「勇與不敢」暗含兩層意思。一,用剛強還是用柔弱的問題,剛強則死,柔弱則生。二,心存僥幸與拒絕投機取巧的問題,心存僥幸可能獲得一時的成功,但最後會深陷困局;腳踏實地,雖然成功來的很慢,也不容易成功,但能長長久久。

    天之道,不戰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自然的規律,是不爭而善於得勝;不言語而善於回應;不召喚而自動地來到,坦然從容而善於謀劃。自然範圍廣大無邊,雖然空隙大,卻疏而不失。

    王弼註:「只有保持不爭的心態,天下就沒有能夠與之相爭的事物。順應大道就吉利,違背大道就兇險,不必言說而好好順應大道即可。置於下位,那麽萬物自然歸附。觀察自然現象而判定吉兇,處事之前存心忠厚,安定時不忘卻危機,事情沒有征兆就去謀劃,所以說坦白無私才能好好謀劃。」

    如果你懂自然的道理,你就知道很多事情,不用強行有為,而是順著天性,依據規律去做事,那麽萬事皆可成。如果你違背自然之道,雖然僥幸可以成功,但最後一定難逃天網。

    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想要很好的在人世間活下去,不能冒險。如果你勇敢的冒險了,成功了, 你會心存僥幸,但你不可能每次都冒險成功,總有一天你會付出相關的代價。

    偶爾一次的「勇於敢」還好, 你能見好就收,天還會放過你。。最怕的是你養成了這種僥幸的心態,一次冒險成功後,次次都想「勇於敢」。人生不會讓你次次都順利,「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網很寬大, 看起來很稀疏,但一次次挑戰天網底線,最終會被天網所收。

    偶然的成功會讓你失掉心性而隨時有僥幸心理,所以還不如一直踏踏實實的做事,一點一滴的去積累,這樣雖然會花掉很多時間和精力,但這樣的成功才是最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