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五年磨一劍,【集泰山經石峪摩崖石刻】法帖在杭先發

2024-03-15國風

書法發帖。記者 徐婷 攝

「石者,天地之骨也。」山體巍峨讓人贊嘆,但是古人還能在山崖石壁刻字,這些摩崖石刻更是讓今人神往。

經過專家5年潛心鉆研後,3月14日,【集泰山經石峪摩崖石刻】書法法帖在杭州先發。

鐫刻在面積2000余平方米緩坡石坪上的泰山經石峪摩崖石刻,在書法界聲名卓著,被譽為「榜書之宗」,為中國古代摩崖石刻書法的傑出代表之一。

雖無年月、作者可考,但專家綜合分析認為,石刻書自北齊,距今約1400余年。

法帖主編王明法介紹,該石刻字型碩大,字徑在50厘米左右,每個字都渾厚有力,書法風格融合了隸書的結構和楷書的筆意,同時兼具魏碑的雄強和篆書的古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記者 徐婷 攝

2019年仲夏,王明法隨杭州書法院院長宋濤等赴泰山采風,看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摩崖石刻。

石刻曾藏於水下約千年,後泉水改道,才露出真容。

因年代悠久、溪水沖刷、沙石磨損等原因,石刻出現字跡模糊、字型破損甚至消失的情況,山東曾搶救性加固保護泰山經石峪石刻。

面對著石刻巍峨,宋濤對王明法說,如果能將原文、石刻殘缺書體補齊,編輯一部法帖,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有困難,我們一起幫你!」王明法當即應允,並著手踐行。

泰山經石峪摩崖石刻鐫刻,共計3017字,其中僅1000余字刻成,2000余字只勾勒出字形而未完工。

要創造性地完善石刻,實屬不易。5年裏,王明法幾乎每日沈浸於法帖之中,品味每一種筆畫,揣摩每一根線條,臨摹每一個字的神形,一臨就是20多遍。

記者 徐婷 攝

他多次赴泰山實地考察,確認細枝末節,為確認「恒河沙」或是「洹河沙」的精準性,更是查閱了大量文獻。

「有6個字,花了4年時間,怎麽寫都寫不出來,做夢都在想怎麽才是最合適的寫法。」王明法說,有時候醒來,循著夢裏的印象,趕緊起床寫下思路,生怕忘記。

基於泰山經石峪摩崖石刻原貌,他按照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的方法,使用了四步集字法:首先還原石刻原字;其次巧借石刻偏旁部首重組;再輔以各類書法字典豐富補充;最後調整行距、字距、結構、粗細及大小,力求最大程度地再現石刻風貌和保持書法藝術的和諧美感。

【集泰山經石峪摩崖石刻】法帖的出版發行,成功復原和傳承了一項古代文化遺產,也為廣大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提供了一部臨摹範本。對此,王明法說:「陶醉其中而不可自拔,越來越喜愛,越來越執著。」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