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隸書撇畫,為何大部份人都寫不好?

2024-06-22國風

隸書撇法

飄逸一路的隸書,除了波畫,撇畫與捺畫的飛動之勢是不可或缺的。隸書中的撇畫,與楷書的撇畫在用筆提按方面正好相反。

圖5-1 顏真卿【多寶塔】與【曹全碑】「不」字比較

它是前輕厚重,而楷書撇畫則前重後輕。試比較顏真卿楷書【多寶塔碑】中「不」字與【曹全碑】中的「不」 字,二者差別非常明顯。

在隸書中,撇畫也是形態多樣,主要有短撇、長撇、直撇、豎撇等幾種。

圖5-2 隸書撇畫的幾種形態

從左至右:短撇、長撇、直撇、豎撇

短撇的形態與點有些像,輕落筆後,頓按後即順勢回鋒。長撇往往有一個弧度,如【曹全碑】中「不」字的長撇,在收筆處通常頓按後向上順勢回鋒。直撇通常較瘦且直。豎撇是豎畫與長撇的合體。

圖5-3 隸書撇畫收尾處的筆鋒變化

從左至右:【曹全碑】「尉」、「令」

撇畫最要留心之處,是在撇畫收尾處的筆鋒變化,或者如垂露豎的收尾一樣,圓渾飽滿;或者筆鋒微微地挑出一點鋒勢,如花苞初露;或者有明顯的筆鋒,如行草書牽絲引帶;或者筆鋒提起,如細枝伸出。(圖5-3)

圖5-4 隸書撇畫收尾處的筆鋒變化

從左至右:【小子碑】「見」、【孔宙碑】「孝」

當撇畫與捺畫在一字中,先撇後捺續接出現時,要特別註意兩者之間的筆勢相接相續。

書寫時,撇畫至收尾處,順勢一頓,借著筆勢(此時具有彈性的筆鋒受擠壓有一種 自然外彈之力),筆鋒向上挑起,在空中作一外圓弧形,然後順勢落筆,逆入開始捺畫的起筆動作。

從圖5-5可以看出,漢簡「文」字的從撇到捺的筆勢關系,比碑刻「文」更為明顯。

圖5-5 隸書撇、捺對比

從左至右:【漢簡】、【禮器碑】

隸書的撇畫不難於飄逸,而難於在飄逸中見沈著。

因此,行筆時,以提筆為主的同時,還要時刻按著筆,做到飄而不浮,靈動而厚重。

【曹全碑】

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東漢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豎方形,高273厘米,寬95厘米,共20行,每行45字。明萬歷初年在陜西省郃縣舊城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館。內容為王敞記述曹全生平。此碑是漢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其結體,筆法都已達到十分完美的境地。

【曹全碑】

[善本]漢隸精品【合陽令曹全碑】

初拓【漢曹全碑】(「因」字未損本,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