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詠清明節古詩詞選註(32)——宋朝(26)

2024-04-07國風

西湖清明 宋 · 張蘊[1]

芳天新霽[2]惠風和,軟綠平堤凝不波。

桃李無言[3]看客慣,樓台如畫占山多。

遊裾匝路填車馬,翠榜開筵鬥綺羅。

寂寂寒煙生水面,白鷗柰此月明何。

清明日作 其一 南宋 · 釋行海[4]

普都池邊獨倚闌,清明時節雨生寒。

春風不是多憔悴,今歲鶯花自懶看。

其二

柳外田園耕野苔,長安誰又棄官來。

黃花亦謂先生死,歲歲重陽少得開。

[1] 張蘊:宋開封人,字積之。從軍為小校。從征安南,次富良江,褰裳先濟,眾隨之,蠻遁走。歷京西、涇原將,知綏德、懷寧、順寧軍等六城,將兵取宥州,破夏人於大吳神流堆。,累遷開德、河陽馬步軍副總管。卒年七十三。謚榮毅。

[2] 新霽:雨雪後初晴。

[3] 桃李無言:【史記·李將軍列傳】: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姚氏雲:「桃李本不能言,但以華實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徑也。以喻廣雖不能出辭,能有所感,而忠心信物故也。」

[4] 釋行海(1224--?),號雪岑,剡(今浙江嵊縣)人。早年出家,十五歲遊方,度宗鹹淳三年(1267)住嘉興先福寺。有詩三千餘首,林希逸選取其中近體二百餘首為【雪岑和尚續集】二卷。

清明前一日友人招泛東湖 其一 南宋 · 陳宗仁[1]

僧舍經旬只病眠,不知春事滿湖邊。

相攜步出城東去,普都桃花氣欲煙。

其二

令節正逢一百五,輕舟閒泛兩三人。

弄珠樓下波如酒,醞碧搖紅潏潏新[2]。

丁亥清明和昭德侄孫韻 南宋 · 何夢桂[3]

風吹苦楝[4]結輕寒,乾石青精屋半間。

潑火雨收春樹綠,踏青人出畫簾閒。

紅顏白發悲歡事,舊日新年夢覺關。

滿地落花啼鳥急,天涯遊子幾時還。

[1] 陳宗仁(?1268),字元善,號菊莊,明州(今浙江寧波)人。從朱熹學。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進士。歷知縣,擢秘書監。調參謀孟珙軍事,珙薦於朝,除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在任六年,乞歸。度宗鹹淳四年

[2] 潏潏(jué jué):水湧出貌。 唐 羅隱 【野狐泉】詩:「潏潏寒光濺路塵,相傳妖物此潛身。」 清董沛【甬上宋元詩略】卷九引【三補耆舊詩】。

[3] 何夢桂:宋嚴州淳安人。少名應祈,字申甫;後易今名,改字巖叟,號潛齋。度宗鹹淳元年進士。為太常博士,歷監察禦史。宋亡不仕。精於【易】。有【潛齋集】、【易衍】等。

[4] 苦楝:木名。又名黃楝,果實叫金鈴子,味苦,可入藥。

和舒波社日清明 南宋 · 張埴[1]

小試麻鞋路半乾,歸來連得好詩看。

去年曾被梅花惱,今過林邊輒齒寒[2]。

清明日懷孤山 宋 · 董嗣杲[3]

身寄湓城歲月奔,遠懷仙苑自乾坤。

梅林有影吟魂在,陳柏無枝古意存。

獨客此時思上冢,孤山今日定開門。

西江不似西湖上,處處酬春把酒樽。

清明日晚陰

跧伏[4]性易屈,口強心無主。

今日屆清明,此身客湓浦[5]。

花草各自芳,誰能問園圃。

客懷值佳時,冶遊有何睹。

江頭風飏花,天際雲興雨。

陰冱嘆時遷,集條燕羞舞。

世故墮煎熬,鄉愁渺終古。

柳色西湖堤,初更尚簫鼓[6]。

[1] 張埴,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人,嘉定間為潼川府涪城尉。

[2] 齒寒:牙齒外露而寒。比喻有外憂。

[3] 董嗣杲:宋杭州人,字明德,號靜傳。理宗景定間榷茶富池,度宗鹹淳末為武康令。宋亡,入孤山四聖觀為道士,改名思學,字無益,號老君山人。有【廬山集】、【西湖留詠】。

[4] 跧伏:蜷伏。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狡兔跧伏於柎側,猨狖攀椽而相追。」

[5] 湓浦:即湓水。唐·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盧峰蓮刻削,湓浦帶縈紆。」

[6] 以上【廬山集】卷一。

和清明上冢韻 宋 · 王夢應[1]

酒壺花擔發雙明,陌上攜扶笑語聲。

桑葉影稠春欲暗,楝花寒退雨初晴。

宮官記夢曾傳燭,□客無詩定罰觥。

老影年年霜露感,牛羊躑躅亂孤塋。

清明日 南宋末 · 唐玉潛[2]

萬花正開風雨惡,曉起新晴花正落。

老夫未起失芳期,賞心但覺隨年薄。

今年花落明年開,去年看花人不來。

死生榮悴俱可哀,綠陰滿地成蒼苔。

[1] 王夢應;宋潭州攸縣人,字聖與,一字靜得。度宗鹹淳十年進士。調廬陵尉。元兵陷臨安,端宗景炎二年,在潭州任上,與趙璠、張虎、張唐、吳希奭、陳子全等起兵邵、永間,以應文天祥,又遣使通桂帥,遂復萍鄉。天祥師潰,夢應收合潰卒奔永新依顏明叔,闔門疫死。有【春秋集議】。

[2] 唐玉潛(1247—?):名或作鈺。宋會稽山陰人,字玉潛,號菊山。家貧力學,以授徒奉母。宋亡,元江南浮屠總攝楊璉真伽假朝命發趙宋諸陵,玨與林景熙等人潛拾遺骸,置所造石函中,葬於蘭亭山。邑人袁俊齋高其節,延至賓館,且為其聘室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