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如何以礦物質材料繪畫表達優秀傳統文化?袁小樓繪畫展在國博舉辦

2024-08-29國風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8月28日,由文化和旅遊部藝術開發中心主辦的「文脈共生——袁小樓繪畫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選取袁小樓近年來利用新材料新技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創作的繪畫作品37件(套),同時輔之以礦物原料、創作手稿等,分「追憶賢哲」「致敬敦煌」「體悟時代」單元,用兼具含蓄之美和現代張力的繪畫風格全方位展示畫家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文脈共生——袁小樓繪畫展」。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攝影

據介紹,畫家袁小樓,祖籍山東,生於寧夏,對中國傳統壁畫、巖畫有著深入研究。他透過長時間摸索,研制出一種由水溶性油彩、巖彩和墨形成的混合顏料,並以此為基礎,根據創作需要加入珍珠粉、各色瑪瑙、朱砂、沈香等材料,形成其獨有的繪畫顏料。在他的繪畫作品中,礦物質粉的細膩和金銀貴金屬顆粒的層疊交融,在畫面上留下了巖畫般蒼茫的底色,也產生出類如時間積澱下深沈的歷史墨點,表現出畫家對中國傳統繪畫的體悟。

作品【致敬孔子】。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攝影

第一單元為「追憶賢哲」 。諸子百家的哲思理趣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中華思想的根基源頭,它們以不同的核心理念構築起中華思想的基本面貌,千年賡續而形成了中國的發展之道、相處之道,中國人的人生之道、生存之道。袁小樓用繪畫演繹先賢哲人的歷史故事,呈現他對中華傳統思想的認識和理解。

作品【問道】。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攝影

第二單元為「致敬敦煌」。 敦煌是中華文化瑰寶,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藝術、文化資源,為後人提供了不竭的精神財富。以敦煌為題的藝術創作多種多樣,袁小樓以他對傳統壁畫、古代巖畫、佛教文化的研究,借以多種礦物質材料為媒介,用飛天、造像等敦煌壁畫形象進行寫意表現,以此勾連起他與敦煌的對話。

作品【蝶戀花】。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攝影

第三單元為「體悟時代」。 當今世界面臨著各種機遇和挑戰,不同文明之間既可以交融,也不可避免地出現沖突。中國則以傳統思想為核心,自我更新,海納百川,相容並蓄,為世界提供了中國智慧。袁小樓以自我回歸歷史現場的藝術化處理,用繪畫表達了他以中國傳統思想解答當代困境的思維方式,同時也以此展現中國傳統思想的當代價值。

作品【飛天】。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攝影

「畫家創造了一種水溶性油彩、巖彩和墨的混合顏料,並加入各種礦物質原料和貴金屬。畫面含有不同的礦物質,因不同晶體在燈光照射下會發生不同的折射,因此畫面會產生閃閃發光的視覺效果。」相關策展人介紹,畫家透過對中國傳統壁畫、巖畫的深入研究和臨習,對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礦物質顏料進行創新,同時也透過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創造了具有自己藝術語言的繪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