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流動的色彩郝明明大型沈浸式空間藝術展4月12日成都西博城開展

2024-03-19國風


展覽前言傳統繪畫基本上分兩個區域:圖形(正空間);背景(負空間)。前者承載意義或敘事的東西;後者只是這個意義或故事的容器。「圖形」和「背景」之間的對立性和層次性,非常類似一般的視覺組織原則。在這樣的高聚焦視覺中,人眼中心地帶的敏銳度和周邊視覺的明顯缺乏形成對比。哲學家龐蒂寫道"為了看到一個圖形,放棄潛入無意識的模糊背景。"焦點視覺是將世界置於遠處,而周邊視覺則是把我們包覆在世界中,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只是多數時候我們並未意識到周邊視覺的重要性。焦點視覺始終是一種閱讀,而周邊視覺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更真實、更可靠的體驗,因為它無意識地傳達了我們對空間不平衡配置的知覺,但有意識的註意力永遠無法捕捉這個領域。在繪畫中把背景實體化,成為現當代藝術的重要主題。【覓--風影系列畫作,整個矩形繪畫表面布滿模糊輪廓和差異細微的色塊,看起來甚至像要超出繪畫本身的實體畫框。就作品的表現邏輯而言,圖形和背景畫法是一樣的。弱化了會吸引觀者去看的三度空間的錯覺,凸顯有框架的畫布表面。【覓﹣﹣風景】系列畫作中,熟悉的「圖形/背影」二元性配置已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個空間的連續體。這與一般或常規的視覺感知相悖,也與15世紀義大利定點透視法所建立的繪畫原理背道而馳。繪畫與沈浸式影像結合,揚棄了焦點視覺優先。中間的矩形影像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圖形,沈浸式的空間則成為不確定的背景,兩者相互對照。契合了現當代藝術鼓勵人們去領會空間的流動,同時關註正空間和負空間。正如【視覺研究】作者詹用斯寫道"現代主義繪畫始於對背景觀念的抗拒--本是圖形的附屬環境或場景,轉而開始賦予背景地位。背景在本體論上,與圖形是平等且相互依賴的。"繪畫與沈浸式影像結合,使我們從某種特定的理解方法(圖形/背景二元論)中解脫,去理解其它觀點。強調了周邊視覺的體驗,視野體驗起來是一種無差別的流動,而非清晰一致的形式;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更接近感知與前意識層次的經驗。繪畫與沈浸式影像結合,讓我們被包覆在其中,帶來不同的視覺感知。讓我們在無意識狀況下做的圖形和背景之間的轉換成為自主性的選擇。讓我們沈浸在繪畫與影像中,感受色彩和空間的流動吧。郝明明2024.3.7


郝明明,女,生於成都,職業藝術家。堅持原創且作品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藝術學院。赴日本留學,先後在日本國立埼玉大學大學院繪畫專業,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學習,獲碩士學位。現為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成都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先後在日本,中國舉辦6次個人畫展。多次在東京、成都、中山、珠海、重慶、鄭州、北京等城市參加聯展。作品多次發表於【時尚芭莎藝術】、【Women of China】、【四川美術網】等主串流媒體,入選【四川美術網青年藝術家】。其作品被日本食材、日本東京倫理研究所、日本與野第一賓館、成都雙年展、四川當代油畫院、知名藝術家及藝術愛好者收藏。作品【新詩意成都--從合江亭到塔子山九天樓】獲四川油畫學術大獎。疫情期間創作了【中國依然美麗--從武昌古跡黃鶴樓到新黃鶴樓】組畫。四川文化網藝術家專訪力作系列:青年藝術家郝明明,點選量10萬加。





















展覽場地特別介紹:國內最大的單一主題沈浸式光影藝術展廳,畫面高度9.6公尺,投影面積2260平方米,由120余台4K雷射工程投影機與環繞5.1聲道環繞聲音響系統。三維沈浸式繪畫影像呈現(用38幅郝明明繪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