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來川美奔赴一場藝術之約!第十四屆全國美展藝術設計展開幕

2024-07-06國風

藝術就在大家身邊,生活中設計更是無處不在!7月6日上午,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藝術設計作品展」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正式開幕。

7月6日上午,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藝術設計作品展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正式開幕。

相較油畫、雕塑等其他藝術門類,藝術設計最大的特點就是其成果能在普通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都產生實際效用。也正因如此,走進本次展覽,觀眾們很容易就能發現有不少展出作品其實已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自不用說,還有重慶設計師帶來的進京作品【陵江驛渡·三勝車渡服務站】其實早已在北碚建成,有興趣的市民明天就能直接前往現場打卡。

不足1/10投稿作品得以亮相重慶

作為全國美術界最高等級的國家級綜合性展賽,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每五年一屆,展覽中評選產生的「中國美術獎」是國家級美術類最高獎。

據介紹,今年舉行的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一共設13個展區(分設於11個省市區)。2023年8月,經重慶市委宣傳部及相關部門的積極爭取和激烈競爭,本屆全國美展的藝術設計展區落戶重慶。

展覽現場

「本屆藝術設計展所展出的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環境設計、建築藝術、服裝設計、書籍裝幀、資訊與互動設計七大門類共501件套作品(其中重慶作品100件套,占19.9%),是從自2024年2月面向全國征集的5083件套投稿作品中精心遴選出來的。」據本次展覽的承辦方之一重慶市美術家協會秘書長魏東介紹,最終的投展比僅為9.9%,競爭之激烈由此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主辦方還從501件展出作品中精選出了進京作品105件套(其中重慶作品21件套,占20%)。魏東說,「這些高水平、高品質的作品體現了參展設計師秉持‘設計為民眾、為國家、為世界’的創作理念,充分展現了藝術設計踐行國家發展戰略、服務人民和社會的當代價值。」

這套絕美裝幀設計已經可以網購

「1號展廳裏集中呈現的都是本次展覽中的‘進京作品’。」據魏東介紹,這裏面首先值得向觀眾們推薦的就是本屆展覽首次將資訊與互動設計和書籍裝幀納入了藝術設計領域。

【四大名著——家藏批評本】書籍裝幀

上遊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套【四大名著-家藏批評本】吸引了很多關註的目光。其特別之處在於,它根據每部名著的主題特色、故事中的名場面等單獨設計了書匣。【紅樓夢】的書匣就像一座深宅大院的宅門只開啟了一條縫,好似賈府大院內的悲歡離合正待讀者去一探究竟。

這套設計精美的【四大名著——家藏批評本】已經可以網購到

「此外,我們還根據書中故事做了‘刷邊’。」在現場,這套書的裝幀設計者唐旭說,書本一合起來,除書脊之外的三面就都各是一幅精美的工筆彩繪圖。同時,上遊新聞記者發現,這套書在各大圖書電商網站已經可以直接購買。

滿滿都是中國味的月球車可能長這樣

作為美術界的「國展」,與航空航天、鄉村振興等宏大敘事的同頻共振,自然也是不少作品表現的核心。這其中,即將代表重慶進京展出的【「巡天」登月服系統元件設計】和【人機聯合月面移動科考站】兩件作品尤其值得關註。

即將代表重慶進京展出的【「巡天」登月服系統元件設計】

「人機互動,展示國家、民族形象和融合創新,都是我們在設計中考慮的重點。」【「巡天」登月服系統元件設計】的設計者之一、四川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的老師胡永攀在現場告訴記者,比如航天服胸前位置是控制台,「它標識的刻度、操作方式的字都是反的,但我們給登月服手臂的位置設計了一個小平面鏡,航天員透過它來操作就更方便。」

滿滿都是中國元素的【人機聯合月面移動科考站】設計

在可能就是未來中國登月車的設計【人機聯合月面移動科考站】中,則有更多中國元素格外吸睛。

觀眾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其車輪上有「中國」二字,它在行駛過程中會在月球上留下「中國」兩個漢字的痕跡。踏板、車輪上也有中國編織的體現,太陽能板也是中國折扇的樣式。

這件進京作品可去北碚現場打卡

本文一開篇就提到了本次展覽的進京作品中,可以去現場打卡的作品名叫【陵江驛渡·三勝車渡服務站】。這個計畫位於嘉陵江邊的北碚三勝村一側,緊挨著的就是目前重慶主城區內最後一個以汽車輪渡為主的碼頭三勝-水土渡口。

【陵江驛渡·三勝車渡服務站】

「從一開始設計,我們就想著借鑒索道蝶變新生的轉型模式,把車渡和文旅產業結合,讓它煥發生機。落實下來就是為它建造一個配套服務的公共空間。」據【陵江驛渡·三勝車渡服務站】的設計師之一、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副教授田琦介紹,在最終的方案中,他們結合實際最大限度地凸顯了山城特色:「重慶傳統民居的坡屋頂,這裏有;臨江一面高高聳立的鋼結構,又讓人仿佛看到了吊腳樓的味道;而為了解決高達11公尺的崖壁高差,我們又選擇了形似山城步道的折行鋼結構樓梯來連線。」

田琦和團隊選擇了形似山城步道的折行鋼梯來解決崖壁高差問題

具體到功能性看,整個空間也實作了復合、多元的特色。「在一樓的文化展示空間,大家可以看到車渡這一傳統交通工具的歷史發展過程。二樓則為市民、遊客提供茶水、WIFI、充電寶等便民服務。三樓則是給車渡船員提供的簡單生活起居場所。」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副教授田琦

田琦和團隊的作品其實在上一屆全國美展中也有入選,就是位於大學城的「遠山有窯」文化空間。「作為一名建設設計從業者、也是一名高校教師,我一直認為我們的作品一定是要服務於社會、紮根於我們所在的西部地區。」田琦這樣說到。

上遊新聞記者 裘晉奕 攝影 張錦旗 實習生 程大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