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世事紛亂,欲求本心清凈,最好「吃茶去」

2024-03-29國風

本文摘自:【詩裏特別有禪】 作者: 駱玉明

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 2024年2月出版

此念直播預告

「此念」將邀請駱玉明,一起探討「詩詞中的美好禪意」, 3月26日,此念視訊號19:30 直播,歡迎大家預約觀看!

導讀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白居易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蘇東坡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辛棄疾

世事紛亂,人情動蕩,最好,吃茶去。

——cinian——

駱玉明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辭海】編委、中國古典文學分科主編

▲ 【明】沈周【南軒圖】局部

世事無常,都在變化之中,該來的總要來,該走的總要走。

河北趙縣古稱趙州,這裏有一座柏林禪寺,在唐代叫作「觀音院」。 禪宗史上一位特別受人尊崇的大師趙州從諗曾在這裏駐錫,他活到了一百二十歲,是個真正的老和尚,人們管他叫「古佛」。

趙州在南泉普願門下,由「平常心是道」這樣一句很平常的話開悟,這也成為他傳法的要旨。

【五燈會元】中記載了一則非常有名的故事。

有兩位僧人到趙州這裏來習禪,趙州問其中的一個: 「你以前來過嗎?」

那個人回答: 「我曾經來過。」

趙州跟他說: 「吃茶去!」

然後轉向另一個僧人,問: 「你來過嗎?」

這個僧人說: 「沒有來過。」

趙州又說 :「吃茶去!」

這時,引領那兩位僧人來參見趙州的監院好奇地問: 「禪師,怎麽來過的你讓他吃茶去,未曾來過的你也讓他吃茶去呢?」

趙州便喚了監院的名字,監院答應了一聲,趙州還是一句老話: 「吃茶去!」

「吃茶去」成了禪宗最有名的公案之一,這裏面有什麽神秘的東西嗎?

其實沒有什麽神秘之處:曾經來過的僧人去而復歸,內心大概有不少疑惑,也許他要向大師解釋自己為什麽離去,為什麽又回來,趙州卻不認為說這些有什麽意義,所以讓他「吃茶去」;

初到的僧人第一次見到大師,會認為這是奇特的機遇,總覺得會有什麽驚人的事情發生,這種念頭同樣毫無意義,趙州也吩咐他「吃茶去」。

監院跟隨在趙州身邊應該有些日子了吧,可是他並不真正懂得老和尚。他或許認為大師無論說什麽都是語藏機鋒的。

可是趙州既然問兩位僧人以前來過沒有,而兩人的情況確實又是不同的,他為什麽一律吩咐「吃茶去」呢?其中有什麽玄妙之處?監院想得太復雜了,趙州還是讓他「吃茶去」。

▲ 沈貞【竹爐山房圖】局部

中國人飲茶的歷史很久遠,但形成普遍的風氣,成為日常習俗,是從中唐開始的,距趙州所處的時代不遠。

這位老和尚生活樸素清貧,經常是「裩無腰,袴無口,頭上青灰三五鬥」,飲茶可以算是他僅有的喜好。

茶和酒不一樣,酒讓人興奮,茶讓人平靜。茶味清香甘甜,略帶苦澀,蘊含著大自然的氣息。只有在平心靜氣的情形下,才能充分品嘗茶的妙處;也正是在品嘗綿長的茶味時,人心漸漸淡定起來。

習禪先要「吃茶去」,就是首先要讓人生種種繁雜的念頭消歇,使內心漸漸清澈澄明。

▲ 【明】 唐寅 【事茗圖】局部

我們也吃茶吧。

也許,你正在得意之中,發了財,升了官,或者成了名,被人簇擁,受人追捧,得意非凡,情不自禁地想要手舞足蹈起來。這時候,「吃茶去」吧!

也許,你正在沮喪之中,投資失敗,事業受阻,遭人白眼,被人嘲笑,於是心灰意懶,了無生趣。這時候,「吃茶去」吧!

也許,你對什麽人深感憤恨,想起他的蠻橫無理,不由得渾身打戰,卻又無可奈何,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頭腦發漲。這時候,「吃茶去」吧!

▲ 【明】 文徵明 【品茶圖】局部

世事無常,一切都在變化之中,該來的總要來,該走的總要走。 「平常心是道」,對心情淡定的人來說,天下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事情,也沒有什麽了不起的道理。趙樸初的詩說得好:

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可是趙州茶雖好,會吃的人卻不多。 過了幾百年,北宋禪師黃龍慧南還在【趙州吃茶】中感嘆:

相逢相問知來歷,不揀親疏便與茶。

翻憶憧憧往來者,忙忙誰辨滿甌花?

這首詩收於【黃龍慧南禪師語錄】。前兩句略述趙州和尚請人喝茶的故事, 後兩句說世上的人來往匆匆,忙忙碌碌,無窮的念頭,說不盡的廢話,他們沒工夫喝茶。

▲ 【明】文徽明【真賞齋圖卷】局部

北宋大文豪蘇軾喜禪,也愛茶。他被貶謫黃州時,生活困頓,一位朋友為他從官府要來一片荒地。他親自耕種,以解匱乏。這塊地稱作「東坡」,蘇軾的別號就是由此而來從此,「東坡」兩字,熠熠生輝。蘇東坡在東坡上種了茶樹,有【問大冶長老乞桃花茶栽東坡】記其事。

我們知道蘇軾曾借用美女形容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他也曾將茶比作「佳人」,詩雲:

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

好茶是樸素的,天然風韻,就像真正的美女,不需要塗脂抹粉。

▲ 【明】文徽明【滸溪草堂圖】局部

蘇軾的名詞【定風波】並沒有說茶。但如果說「吃茶去」的公案意在淡定,那麽這首詞在表現淡定的人生態度上,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作於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的第三年。

在這以前,他經歷了一系列的政治風波,曾經被捕下獄,受到陰險的審訊,甚至一度面對死亡的危險。 作為一個才華蓋世、為人正直、在政治上富有責任感的文人,僅僅因為寫了一些嘲諷「變法」的詩,就遭受如此嚴酷的打擊和放肆的淩辱,是令人難以忍受的。

他也悲觀過,迷惘過,對人生深感無奈和失望。但也正是因為飽經風霜,才有清清朗朗的徹悟。

詞中透過描寫道中遇雨這樣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來表現人生哲理。一場驟起的風雨「穿林打葉」,那聲音有些誇張,使人感受到威脅。沒有經驗、毫無準備的人,會因此而驚慌,趕緊要從風雨中逃出去。 但你也可以不理它,「莫聽穿林打葉聲」,由它去就是。

「何妨吟嘯且徐行」,隨口哼著什麽調子,慢慢走吧。

「竹杖芒鞋輕勝馬」,手拿著竹杖,腳穿著草鞋,那都是農人日常所用的東西,不是什麽高級裝備。但只要心裏不慌張,對付雨也足夠了,有什麽可怕的呢? 說到底,人生到處是艱辛,此時有風彼時有雨。想要一路平平安安,什麽麻煩都沒有,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念頭。

「一蓑煙雨任平生」,蓑衣總還是有的,應對麻煩的辦法總還是有的。那麽,無論遇到什麽,除了坦然面對,還能怎麽樣呢?

早春的風吹在身上有點冷,把幾分醉意也吹醒了。擡頭望去,「山頭斜照卻相迎」,遠處夕陽照在山峰上,別是一番風光,可以欣賞。世上的事情總是在變化,遇到風雨就不知所措,摔得鼻青臉腫,恐怕也難得有好心情面對青峰夕照吧。

回過頭再看看走過來的「蕭瑟處」,雖說是且吟且嘯,灑脫自在,卻並非沒有半點淒然,但走著走著,也就過來了。「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風也過了,雨也過了,晴也過了,一天就這麽過去了。

歸結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還透著不在乎風雨不在乎晴的意味。因為風雨也罷晴也罷,那是老天爺的事情,並不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的。你老想著晴,偏偏就來風雨,結果「晴」反而成了精神負擔。 只有隨緣,才能自得;只有淡定,才能曠達。隨緣和淡定,才是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自己需要把握的力量。

▲ 【明】文徵明【林榭煎茶圖】局部

回頭再說茶。寺院的生活清淡,沒有什麽可以享受的食物,唯有茶是待客必備之物,也是僧人清修的輔助品。而自從趙州老和尚留下「吃茶去」的公案,茶和禪的關系變得更密切了,於是有了「茶禪一味」之說。

禪是樸素的、自然的、平靜的,飲茶的趣味也是如此。世事紛亂,人情動蕩,欲求本心清凈,最好「吃茶去」。

日本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又融入自身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別有特色的日本茶道。它的核心,就是透過茶道來悟禪。千宗旦的【茶禪同一味】說:

茶意即禪意,舍禪意即無茶意。

不知禪味,亦即不知茶味。

- END -

此念直播預告

「此念」將邀請駱玉明,一起探討「詩詞中的美好禪意」, 3月26日,此念視訊號19:30 直播,歡迎大家預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