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蘇軾(1037—1101)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蘇洵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再中制科。為鳳翔府簽書判官,召試得直史館,攝開封府推官。神宗熙寧中上書論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豐中,因詩托諷,逮赴台獄,後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兼侍讀。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會大旱,饑疾並作,軾請免上供米,又減價糶常平米,存活甚眾。杭近海,民患地泉鹹苦,軾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東西三十裏修長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為翰林承旨,尋因讒出知潁州,徙揚州。後以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出知定州,後貶惠州。紹聖中累貶瓊州別駕,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還,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尋病逝常州。謚文忠。所作詩文清新暢達,作詞豪放,開拓內容,突破綺靡詞風,工書善畫。有【東坡七集】、【東坡誌林】、【東坡樂府】、【仇池筆記】【論語說】等。
梅直講,即梅堯臣(1002—1060)時任國子監直講,是蘇軾進士考試的參評官,主考官是歐陽修。宋宣州宣城人,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梅詢從子。初以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仁宗皇祐三年召試,賜進士出身。以學士趙概等十余人薦,授國子監直講,累遷都官員外郎,預修【唐書】。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有【宛陵先生集】、【唐載記】、【毛詩小傳】等。梅堯臣在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汴京大疫中病逝,歐陽修將他生前詩稿整理成集,並為詩集寫下了這篇序,感懷友人生前文采,嘆息他的懷才不遇。
【原文】
軾每讀【詩】至【鴟鸮】(1),讀【書】至【君奭】(2),常竊悲周公之不遇。及觀【史】,見孔子厄於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3)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匪兕匪虎(4),率彼曠野。’吾道非耶?吾何為於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不容何病(5)?不容然後見君子。」夫子油然(6)而笑曰:「回,使爾多財,吾為爾宰(7)。」夫天下雖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之貧賤。夫以召公之賢,以管、蔡(8)之親,而不知其心,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而夫子之所與共貧賤者,皆天下之賢才,則亦足以樂乎此矣。
軾七八歲時,始知讀書,聞今天下有歐陽公(9)者,其為人如古孟軻、韓愈(10)之徒;而又有梅公者(11),從之遊而與之上下其議論。其後益壯,始能讀其文詞,想見其為人,意其飄然(12)脫去世俗之樂而自樂其樂也。方學為對偶聲律之文,求升鬥之祿,自度無以進見於諸公之間。來京師逾年,未嘗窺其門(13)。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於禮部(14),執事(15)與歐陽公實親試之,軾不自意獲在第二(16)。既而聞之,執事愛其文,以為有孟軻之風,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17)為之先容,非親舊為之請屬(18),而向(19)之十余年間聞其名而不得見者,一朝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茍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亦足恃矣!茍其僥一時之幸,從車騎數十人,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贊嘆之,亦何以易此樂也!傳曰:「不怨天,不尤(20)人。」蓋「優哉遊哉,可以卒歲」。執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願與聞焉。
【譯文】
我每次讀【詩經】讀到【鴟鸮】時,讀【尚書】讀到【君奭】時,常常私下悲嘆周公不被人了解。等讀【史記】時,看到了孔子在陳國、蔡國之間受困,卻還在彈琴、歌唱,與顏回、子路這些弟子互相問答。孔子說:「‘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卻奔跑在曠野!’我的主張不對嗎?我為什麽落到這個地步呢?」顏回說:「先生的主張太宏大了,所以天下容納不了。雖即使這樣,容納不了有什麽值得擔憂的?正因為容納不了,才能看出你是君子啊。」孔子禁不住笑了,說道:「顏回!假如你有很多財產,我就當你的家臣。」天下雖然不能容納,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卻能這樣自我滿足、相處快樂。到現在,我才明白周公的富貴,也有不如孔子貧賤的地方。像召公這樣的賢人,管叔、蔡叔這樣的親屬,都不能理解周公的心意,那麽,周公和誰一起分享富貴的快樂呢?和孔子共度貧賤的,都是天下的賢才,就憑借這個就足夠快樂了。
我七八歲時,才開始讀書學習,聽說如今天下有個歐陽公,他的為人像古時候的孟子、韓愈一樣;還有一位梅公,與歐陽公交遊,一起討論上下古今。後來我長大一些,才開始讀到他們的文章辭賦,由此可以想象他們的為人,領會他們瀟灑脫俗的樂趣,而因為這個樂趣我也覺得很有樂趣。當時,我正開始學習音律對偶的詩賦,也想謀求一些俸祿,自己知道沒有進見各位前輩的資格。來到京師一年多,從來不曾登門拜訪。今年春,天下的讀書人聚集在禮部,您和歐陽公親自主持考試,我出乎意料獲得了個第二名。不久聽說,先生很喜歡我的文章,認為有孟子的風格,而歐陽公也因為我能做出不流於世俗的文章而錄取我,所以我才留在這裏。這既不是先生左右親近的人為我疏通,也沒有親朋故舊為我請托,然而過去十年多時間裏,只聽其名卻從未謀面的人,有一天竟然成了我的知己。退下我想想這件事,人不可以茍且地貪圖富貴,也不能平白地淪為貧賤。能夠成為大賢士的弟子,那也是足以自身地依靠了。如果憑著一時僥幸,出入身後有幾十個車騎隨從,使得街巷之中的平民百姓聚在一起觀看並且贊嘆,又怎能替代這種和大賢士相交快樂呢!古書上說:「不抱怨上天,不歸咎他人。」「從容自得,過我一生。」先生的美名傳遍天下,但是官級不過五品,您的臉色溫和而沒有怒氣,文章寬厚淳樸而沒有怨言。您這樣一定是有樂於此道的原因,我希望能聽您的議論。
【註釋】
(1)【鴟(chī)鸮(xiāo)】,【詩經·豳風】中的一篇。古人認為是周公寫給成王,表明他東征管、蔡之誌的。
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據,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2)【君奭(shì)】,【尚書】中的一篇。召公曾與周公不和,古人認為此篇是周公寫給召公以明自己心誌的。
(3)顏淵,顏回。仲由,子路。
(4)匪,非。兕,犀牛。
(5)病,擔憂。
(6)油然,自然而然的樣子。
(7)宰,家臣。
(8)管,管叔鮮。蔡,蔡叔度。他們與周公本為兄弟,周武王死後,他們聚眾叛亂,最後被周公平定。
(9)歐陽公,歐陽修。
(10)孟軻,孟子。
(11)梅公,即梅堯臣。
(12)飄然,高超的樣子。
(13)窺其門,登門拜訪。
(14)禮部,主管禮教和科舉教育事宜。
(15)執事,侍從左右供差遣的人。舊時書信,不直接成對方,通常用執事,左右等指代,表示尊敬。
(16)第二,文章即【刑賞忠厚之至論】,歐陽修很贊賞這篇文章,認為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寫,為了避嫌,所以定了第二。
(17)左右,指歐陽修,梅堯臣身邊的人。
(18)屬,托付。
(19)向,從前。
(20)尤,歸咎。
【參考資料】
【古文觀止】世界書局
【古文觀止譯註】陰法魯
【古漢語詞典】王力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國際版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