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出自】【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釋義】天之道,是減少剩余的來補給不足的;而人類的法則卻不是這樣,是減少不足的來奉養剩余的。
2、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出自】【道德經·第五章】
【釋義】天地不感情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感情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3、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出自】【道德經·第四十三章】
【釋義】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可以在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之間自由馳騁。
4、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出自】【道德經·第四十四章】
【釋義】過於追求名利,必定會付出巨大代價;過於積斂財富,必定會遭遇慘重損失。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只有這樣才能長久平安。
5、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出自】【道德經·第五十八章】
【釋義】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
6、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釋義】不剛愎自用固執己見,所以才能明白事理;不自以為是,所以才能彰顯自己;不自我誇耀,所以才能有功勞;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長久;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爭。
7、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出自】【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釋義】上士聽到道的教導,會勤勤懇懇、堅持不懈的實踐和套用;中士聽到道的教導,態度猶豫不決,時而相信時而懷疑;下士聽到道的教導,則不以為然,哈哈大笑。
8、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出自】【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釋義】處理天下的難事,應當從容易的地方著手;處理天下的大事,應當從細微之處開始。
9、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出自】【道德經·第二十六章】
【釋義】厚重是輕率的根本,靜定是躁動的主宰。輕率就會失去根本;急躁就會喪失主導。
10、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釋義】疾風驟雨是大自然的現象,經常會發生,但它總是不能持久,不能終朝終日。
◎本文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