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神仙呂洞賓,寫了一首田園詩,過去了千年,讀來仍讓人心靜

2024-09-13國風

神仙,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現實中沒有見過,但是在電視中那是經常「見」的。

他們本領高強,法力高深,每當人間有啥不平之事,都會下凡來除妖除魔,簡直就是正義的化身。

電視劇中經常演繹的神仙有很多,人們熟知的也很多,例如八仙就是其中代表。

小時候經常守在電視機前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八仙是中國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在明代時已經確定是:鐵拐李、鐘離權、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

國人講究修煉得到成仙,故而這八人最早皆是凡人,大多在歷史上都能找到原型的故事。

八仙中流傳故事最多的當數呂洞賓,他也有人物原型。

呂洞賓,原名呂巖,號純陽子,又字希聖,乃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降臨。

早年間他是一位苦讀詩書的讀書人,後來還憑借自己的努力走上了官場,在懿宗年間任過縣令。

懿宗是唐末有名的昏君,導致社會矛盾爆發,天下大亂,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

身在官場的呂巖,上不能匡扶國家安定,下不能救蒼生於水火,又要忍受官場的蠅營狗茍,索性掛冠而去,來到了山中修行。

歲月如梭,修行的呂巖時不時下山以自己的能力扶危救困、行俠仗義,使得附近的百姓皆知其名。因他常年住在山中洞府之中,便親切地稱他為「呂洞賓」。

呂洞賓的所作所為贏得了世人的敬仰,更讓他逐漸成為了神話中的一部份。後來他被鍾離權點化,最終正式成為了八仙中的一員。

值得一提的是,呂洞賓不僅給世人留下眾多傳說,而且他還留下了不少詩歌作品,【全唐詩】中竟然收錄了他的詩作200余首,產量算是蠻高的,這也給後世增加了一條了解他的道路。

呂洞賓的詩歌作品比較經典,比如他給牧童的寫的這首詩,就深受好評。

【牧童】

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 草鋪橫野六七裏」 ,翠綠的草兒如同鋪開的大地之毯,綿延六七裏之廣。

詩人以草為筆,大地為紙,描繪出了一片無邊無際的綠意。那草兒,如同綠色的波濤,翻滾著,蔓延著,直至視線的盡頭。

「笛弄晚風三四聲」,晚風中,牧童的笛聲輕輕搖曳,三四聲悠揚,與風共舞。

晚風中的笛聲,如同天籟之音,與風共舞,與月共鳴。那「弄」字,巧妙地將晚風擬人化,讓整個畫面都仿佛活了起來。

而「六七」與「三四」的數位,不僅勾勒出田野的遼闊,更渲染出鄉村傍晚的寧靜與和諧。


這兩句詩,雖簡潔卻意蘊深遠,讓讀者仿佛置身於那寧靜的鄉村,感受著那份恬淡與美好。

在這靜謐的畫面中,似乎仍有些許未盡之意。誠然,只聽得笛聲繚繞,卻未窺見吹奏之人,這笛聲如此悠揚,令人心醉,那麽,笛聲的源頭,又掩映著怎樣一幅令人神往的景致?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跟隨著詩人的筆觸,我們仿佛看見牧童滿足地享用完晚餐,悠然自得地躺臥在草地上,擡頭數著繁星,凝望著皎潔的月亮。


夜風輕拂,帶著絲絲涼意,卻也溫柔地撫過每一寸土地,一切都被這寧靜與美好所包圍。牧童安逸至極,甚至連蓑衣都未曾脫下,任其隨風輕輕搖曳。

月光如流水般傾瀉而下,鋪滿大地,也溢滿了牧童的眼眸,那眼中閃爍著的是對世界的純真與好奇。

一個「臥」字,猶如畫龍點睛,將牧童的天真與頑皮刻畫得淋漓盡致。而「月明」二字,更是如詩如畫,引發人們無盡的遐想,仿佛能聽見內心的寧靜在悄然綻放。

整首詩在此處達到高潮,卻又恰到好處地戛然而止,留給我們無盡的回味與思索。


呂洞賓的這首詩,仿佛一幅流動的鄉村水墨畫,草野、綠園、笛聲、牧童、蓑衣、明月,交織成一幅有聲有色、動靜相宜的田園詩篇,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牧童那恬靜與閑適的生活狀態,正是詩人此時那無拘無束、逍遙自在生活狀態,因此他才能揮毫潑墨,創作出這首經典之作。

心無掛礙、自由自在,就是生命中簡單的幸福,人生最好的狀態。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