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除夕的習俗和禁忌你知道有哪些嗎?

2024-02-09國風

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夕是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漂泊再遠的遊子也要從四面八方回家和家人團聚,辭舊歲,迎新春。

「歲窮月盡、挨年近晚」,意即它與新歲首尾相連,謂之是新一歲的前夕。除夕在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俗稱為大年三十。歲除之日,民間尤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除舊布新,張燈結彩,迎祖宗回家過年。

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中華文化春節博大精深。

中國人自古就有祭祖、守歲、團圓飯、貼年紅、掛燈籠等習俗,經久流傳,生生不息。受中華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一、除夕的習俗

一是年夜飯。吃年飯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南北朝時就有吃年飯的習俗。清顧祿【清嘉錄】載:除夕夜家庭舉宴,名曰「吃年飯」。從此,「吃年飯」一詞就流行開來,並相沿至今。

年飯一般在晚上吃,所以也稱作「年夜飯」。吃年飯是過年最重要的活動。

晉周處【風土記】載:「除夜祭先竣事,長幼聚飲。」「祭先竣事」即祭祀祖先完畢,「聚飲」即吃年飯。年夜飯又稱「團年飯」、「辭年飯」。

敬老撫幼,一家團團圓圓,福祿吉樣,為歷代所崇敬向往,視為聖境。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團圓飯就意味著要團團圓圓,所有家庭成員都得參加,凡離家外出者,不管公幹還是私事,不論路遠或路近,都要在年夜飯前趕回家吃這頓團圓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在滿桌子熱菜、冷盤、點心等年菜中,有幾樣年菜是絕對少不了的。比如,紅燒鯉魚(年年有余),氽湯丸或油炸肉丸(合家團圓),青菜(相親相敬),油豆腐泡(「腐」「福」同音)、粉條(長久)、發菜(發財)。

這些年菜,不但是一種寓意,更是一種期望。過去全魚只看不吃,留下來也是表示「年年有余」,直到正月十五以後才能吃掉。

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我是北方人,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

人們春節期間包餃子,還會把一些象征吉利的東西包在餡裏,如硬幣、花生、栗子、桂圓、糖塊等,吃到有硬幣錢餃子的人,預示新的一年要發財;吃到有花生餃子的人,預示長壽(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栗子餃子的人,預示多子多孫(「栗子」與「立子」諧音);吃到桂圓的人,預示富貴團圓;吃到糖塊的人,預示日子過得甜蜜。人們吃餃子,吃的不僅是味道,更是一種情趣和吉利。

對聯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先生在寫對聯。

二是吃年飯要知道的規矩。吃年飯的座位頗有講究。最高長輩坐首席,孫子對坐作陪,俗稱「孫對祖,代代有」,意謂長發吉祥。平輩圍坐在一起。

舊時小孩吃年飯要靠著堂屋中間的柱子吃,意這樣身體能長高。

吃年飯時,晚輩應向長輩敬酒拜年,相互說一些賀年祝福的吉祥話語。吃魚說「年年有余」;吃筍子說「節節高」;吃炸豆腐說「底子(諧意家底)越來越厚實」;吃圓子說「團團圓圓」。

這時長輩給晚輩紅包以示吉祥,稱為「壓歲錢」,「壓歲」諧音「壓祟」,祈盼小孩歲歲平安。

三是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聯的種類繁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鬥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四是貼窗花。剪紙在中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在民間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分外紅火富麗堯饒。

福意味著五谷豐登,財源廣進。

五是貼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在貼春聯的同時,家家還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願,有的人幹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六是貼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尤其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八大樣板戲的年畫【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是每家必買的,貼在屋內甚是好看。

七是燃放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叭叭的爆竹聲中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歷史悠久,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八是守歲。除夕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合家歡聚,並守著「歲火」不讓熄滅,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年到來。古時南北風俗各異,古時北方守歲習俗主要為「熬年夜」(通宵守夜),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通宵守夜,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祭祖是中華民族千年來的風俗。

九是祭祖。「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意思就是說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們人類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古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南方人祭祖尤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火鍋,按靈位設杯箸。

二、除夕的禁忌

一是年夜飯就餐前,必須要先要準備供品祭祀祖先。請祖靈之前,家庭成員和物品必須齊全,否則意即:人不團圓、財不完整。祖靈請來之後,供桌兩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為不能與祖先爭座位;不得吵鬧,更不準罵人,否則就是對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潑在地上,以免把祭奠當成了潑水;祭祖靈時,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門外無主鬼魂聽到後,造成小孩夭折。

二是除夕守歲全家歡聚一堂,要遵守一些守歲的禁忌,禁忌大聲喧嘩,以免驚醒惡魔;禁忌將燈油潑地,倘若油味沖淡了酒味,「惡魔」便會醒來,導致禍害接踵而至;禁忌打碎器物,意謂著這年會有「破運」,補救方式是用紅紙包起,口中念「歲歲平安」等吉祥話,並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災難。

三是除夕是去舊迎新的時候,尤其是懼怕疫病與惡鬼。除夕的禁忌極多,也極其重要,集中地體現了人們趨吉避兇、祈求平安、祈盼幸福的心理要求。

風格端莊得體,彰顯傳統審美的大氣。

四是福字的貼法有講究。福字寓意幸福,有福氣。門是迎福納福的地方,特別是大門,家中有門的地方,福字都應該正貼,大門福字正貼,能夠起到,正福臨門的作用。如果連大門的福字都倒著貼了,那麽就是把福倒出去了。家中的糧倉、水缸以及屋內的衣櫃、箱子、窗戶上福字應該倒貼寓意福到了。

五是如果是自家大門對準鄰居家大門,那麽,務必在自家大門口外面的門框上掛兩個中國結,以趨利避害。忌倒汙水、倒垃圾、丟棄雜物、掃地、灑水、隨地便溺。據說這樣不小心就會濺灑到神靈身上,如果神靈惱怒就會降禍於人。

數位傳承傳統文化,煥發文化瑰寶風采。

六是不論是否守歲,屋裏的燈都不要關,要徹夜不滅,寓意來年前途光明。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門討債。

七是除夕和大年初一打碎的東西一定要說碎碎平安,用紅布把打碎的東西撿起包起來,過了大年初一再丟掉。禁忌哭鬧和吵架,禁忌說不吉利的話,比如病、壞、死等不吉利的字。

八是過年期間魚是必備菜,曰「有余」。吃魚時,應將頭尾留下不吃,這樣就表示來年不僅有吃穿,還有剩余。

九是除夕吃年飯時,除特邀者外,一般不能摻入生人。如遇生人,謂之「破了財氣」,視為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