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元代 張雨【獨遊龍井方圓菴】卷

2024-08-10國風

張雨(1283-1350年),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為宋崇國公張九成之後裔。張雨年少時為人瀟灑,不拘小節,英氣勃勃,有隱逸之誌。年二十時,他棄家為道士,遍遊天台、括蒼等名山,後拜茅山宗師許道杞弟子周大靜為師,受大洞經篆,豁然有悟。隨後,他又去杭州開元宮師從玄教道士王壽衍,被命名為嗣真,道號貞居子,又自號句曲外史。

張雨博學多聞,善談名理。他的詩文清新流麗,有晉、唐遺意。現存詞50余首,多為唱和贈答之作。其中一些祝壽之詞,內容較狹窄,語言也較陳舊;而與世俗朋友的唱和詞作則寄托了真實的思想感情,如【木蘭花慢·和黃一峰聞箏】、【石州慢·和黃一峰秋興】等,表現了感嘆流年易逝的世俗情緒,具有元代士人多愁善感、格外消沈的共同特點。他的即興之作如【朝中措·早春書易玄九曲新居壁】則寫出了山居恬淡的情趣。除了上述詞作外,他還著有詩集【貞居集】(又名【句曲外史集】)五卷,共收錄詩文514篇。

張雨初學書法於趙孟頫,後學李邕【雲麾將軍碑】,得其上疏漢密字形,筆法遂趨猛峭勁利。他去掉了趙書的雍容、平胡,添之以神駿、清遒,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晚年,他又私淑於米芾,書風遂變為放縱、恣肆。

傳世書跡有【台仙閣記】卷(現藏於上海博物館)、【題畫二詩】卷(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等。張雨不僅詩文書法出眾,還擅長繪畫。他的繪畫作品同樣清新流麗,具有晉、唐遺風。作為元代道士畫家中的佼佼者,他對後世道教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張雨在元代文化界享有很高的聲譽,被當世名士稱為「詩文字畫,皆為當朝道品第一」。他的詩文、書法、繪畫作品在當時廣為流傳,深受文人學士的喜愛。

他師事茅山宗師及玄教高道,與當時文士如楊維楨、張小山、馬昂夫、仇山村、班彥功等均有唱和往來,形成了廣泛的文化交流網路。

張雨晚年歸隱於茅山及杭州等地,致力於著經作詩。他著有【出世集】、【碧巖玄會錄】、【尋山誌】、【茅山誌】等著作,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他晚年還修建了藏書樓「黃篾樓」和「藏書石室」,收藏了大量古籍圖史。然而這些藏書在元末毀於戰火,實為文化史上的一大損失。

張雨的書法風格可以大致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脫胎於趙孟頫、李邕、懷素、米芾諸家的小楷和行書,這類書風整體基調蘊藉持重、清麗瘦硬、峻逸脫俗;另一種是受楊維楨影響較大的作品,楷、行、草巧妙糅合於整幅作品中,靜穆與跌宕相得益彰,顯著增強了作品的視覺反差和沖擊力。張雨悟性極高,能從趙氏入而又不被師囿,變趙氏的雍容平胡為神駿卿遒,有明顯的個人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