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上聯:把酒三分醉,恭請妙筆賜下聯?

2024-04-29國風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間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元代著名散曲家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

上聯:把酒三分醉

平仄:仄仄平平仄

「把酒三分醉」,描述的是一種理想的飲酒狀態,即飲酒至微醺,既有醉意但不至於失控。這種狀態既能夠享受飲酒的樂趣,又能保持一定的清醒。這一詩句引申強調在為人處世中保持適度,不過度,不逾矩,以保持好的人際關系和自我修養。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對適度、自制和智慧的重視。

出處:宋代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明⽉⼏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恐瓊樓⽟宇,⾼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有悲歡離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長久,千⾥共嬋娟。」

丙⾠年的中秋節,蘇東坡⾼興地喝酒後寫了這⾸詞。詞中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即包含了「把酒三分醉」的意境,表達了詩人舉杯邀月的情景和微醺的狀態。喝酒的最好狀態,不是小酌一杯,不是酩酊大醉,而是微醺的三分醉。似醉非醉,似醒非醒的狀態,讓眼前的一切都變得朦朧美好。整個人也更加輕松自在,進退自如。喝酒如此,做人也應如此。

下聯:烹茶半日閑

平仄:平平仄仄平

恭請師友妙筆賜下聯斧正。

茶最早是作為一種羹飲。到了唐代之後,烹茶開始成為文人墨客人交友的主要方式之一。「烹茶」指煮茶或沏茶。這是一種年久日深的閑適。一壺春茶,靜若光陰,一盞情意,不離不棄。「半日閑」則是一種幽靜、悠閑的意境。讓人感到心境寧靜、安閑自得。體現著一種放松身心、感受內心平靜的意境。人們可以在這種意境中沈澱心情,尋找內心的平衡和安寧。

出處:唐代詩人李涉【題鶴林寺僧舍】:「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一說「又得」)浮生半日閑。」詩人描述在竹院與僧人的烹茶對話,得到了半日閑適,也悟得了對待人生的心態,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保持平胡心態才能笑對人生,憧憬未來。「偷得浮生半日閑」,並非消極人生,而是在自然中找到了一種生活的智慧。

李涉在唐憲宗時被貶謫為陜川司倉參軍,唐文宗時應召為太學博士,後又被流放南方。在他遭遇流放期間,「終日昏昏醉夢間」,情緒極其消沈。而在「忽聞春盡強登山」與鶴林寺高僧閑聊之中,終於解開了苦悶心結,終使自己的心靈增添了些許的愉快,於是欣然題寫此詩於寺院墻壁之上,抒發其內心「又得浮生半日閑」之感慨。

「把酒三分醉;烹茶半日閑。」強調的是適度處事與享受生活,既不過度放縱,也不拘泥於事,保持一種中庸平衡與和諧的人生態度。晚清名臣曾國藩為官四十年,之所以能夠從芝麻小官升遷為兩江總督,靠的就是凡事不張揚與較真,這是他輝煌一生的大智慧。

曾國藩不遺余力地鍛煉湘軍,四處征戰,幾險喪命,培養了李鴻章、左宗棠成為國之棟梁。卻在平定太平天/國、位極人臣之時,卻將自己的功勞歸與他人,並主動將湘軍裁撤。將收復南京的主將功臣、自己的親弟弟曾國荃打發回家。他懂得官場復雜,最忌功高蓋主的朝堂。「天道忌巧」是曾國藩的座右銘。他在【曾國藩家書】中曾多次告誡家人:天道忌巧,難得糊塗,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為人處世,不在於你有多精明,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懂得「天道忌巧」。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