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朱金風:文化惠民賦能城市美育

2024-03-20國風

尹山湖美術館館長朱金風受訪者供圖

本報記者 陸飛龍

「最初愛上蘇州,愛的是這裏的文化底蘊。現在愛蘇州,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座真正包容的城市,給人以不斷前行的溫暖和力量。」朱金風是一名新蘇州人,10多年來,她在吳中區尹山湖邊耕耘著一家民營美術館。

人物名片

朱金風,尹山湖美術館館長。她創辦並營運尹山湖美術館,攜手中國美協、中國書協、UCCA、北京畫院等藝術機構,舉辦了「詩意江南」「運河系列」「國際系列」等100余場展覽和1000余場藝術活動,每年接待觀眾超20萬人次。她曾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江蘇婦女兒童慈善「傑出貢獻個人」、姑蘇宣傳文化重點人才等榮譽。

「不務正業」的路上越走越遠

朱金風與藝術結緣,是從收藏開始。身為一名企業家,她經常參與慈善活動,在一場慈善拍賣上,她與藝術撞了個滿懷。「當時現場有很多本地藝術家捐贈的書畫作品,我覺得很多畫特別好,而且藝術家們也很有愛心。」後來,朱金風陸續收藏了很多藝術品,心裏萌生了開一家美術館的想法。「獨美不如眾美,不如把自己收藏的作品陳列出來,分享給朋友,分享給公眾。」2012年,她開始著手籌建工作。2014年,尹山湖美術館正式開館。

一家民營美術館如何從眾多公立美術館中突圍,開辟一方天地?辦館初期,朱金風為了辦展四處奔波聯系,電話打到發燙,可是鮮有人問津。因為並非藝術圈內人,加上新館知名度不高,在邀請藝術家時,朱金風沒少碰壁。「為什麽要把作品拿到那麽偏僻的地方展覽?」很多青年藝術家在受邀後發出質疑,而身邊的親友也不理解朱金風的執著。「從企業家的角度,辦美術館這事既費力,又長期得不到報酬。我被家人和朋友評價為‘在不務正業的路上越走越遠’。」苦幹兩年,收效甚微,但朱金風不肯放棄,「既然開始做了,就一定要把這件事做成。」

挫敗的同時,她不斷尋求突破口。「不能把眼光只局限在身邊範圍,必須勇敢地走出去。」從尹山湖畔出發,她帶著團隊一步步走向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以及法國造型藝術協會等國內外藝術機構,吸引越來越多的高水平作品在蘇州展出。「每一次展覽下來,團隊所有的小夥伴就好像脫胎換骨,褪了一層皮。」2017年,在年末復盤的時候,朱金風驚訝地發現,全年竟然舉辦了33個展覽。

用藝術賦能「詩意江南」

展覽數量上去了,但能夠被觀眾真正記住的又能有幾個?朱金風開始著力提升展覽的品質。她精心對待每一次展覽,並逐步形成完善的展覽體系。

一次當代藝術展覽中,按照藝術家的要求,團隊在館內展出的作品前搭了一堵高墻。開幕式前一夜,藝術家經過思考,臨時提出要拆除這堵墻。盡管時間緊張、任務艱巨,朱金風還是答應了藝術家的要求。淩晨1點,朱金風和團隊找來工程隊拆除了這堵墻,按照藝術家的想法重構現場。最終展覽取得了成功,10多萬人次從長三角各地過來參觀這場展覽。

目前,尹山湖美術館打造了四大品牌展覽,包括與中國美術家協會長期合作的「詩意江南」系列,與法國造型藝術家協會等歐洲藝術機構合作的「運河系列」,與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畫院等機構合作的「現當代系列」,以及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等機構合作的「國際系列」等。「長期以來,我們立足於江南文化的本土精神,挖掘江南意蘊的深刻內涵。這些品牌展,一方面為蘇州藝術家提供全國性、高水準的展示平台,另一方面,也讓越來越多的全國藝術家甚至是國際藝術家,去關註並描繪蘇州,用藝術賦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朱金風說。

助力「美美與共」的城市生活

從最初開館門可羅雀,到現在成為網紅打卡地,目前尹山湖美術館年接待觀眾超20萬人次。10年來共舉辦了100多場展覽、1000多場公共教育及藝術活動。

推進展覽提質升級的同時,在空間設計的審美上,朱金風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在當下,美術館對於年輕人,不再僅僅是靜態的陳列空間,更是變成了生活方式和社交場域。年輕人樂於在這裏打卡、與朋友交流,形成社交圈。而我們要做的,是把展覽、活動做得更好、更有趣味性和吸重力。」每次展覽,她都請來專業的設計師團隊,更新美術館的空間格局,讓美術館不只有專業性的學術高度,還有拍照出片的網紅熱度。「我認為美術館與城市生活是‘美美與共’的,每個人既是美育的受益者,也是美育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希望以空間為原點,透過展覽、教育活動成為連線城市公眾審美、教育的多維空間,展示蘇州這座城市的精神氣質。」朱金風說,下一階段,會從當下年輕人關註的多媒介、數位化入手,透過資訊科技、數位科技與藝術作品的跨界融合,用展覽、公共藝術計畫、公共教育活動持續為公眾提供美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