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奇葩!南京「四百八十寺」,竟是2000年前的敗家皇帝所致

2024-04-04國風

被譽為"南朝第一寺"的雞鳴寺

都城是圍繞皇帝建立起來的封閉空間,皇帝被宮殿層層包圍,只有他最相信和最親近的人,才有可能接近。這是要透過神秘的居所來顯示權力的威嚴和不可冒犯。

但佛寺的出現,革命性地改變了城市的空間建構。

由於佛教要求「廣施」,即不但要對佛寺和僧侶進行布施,還要向普通民眾「傳法」,傳得越多,功德越深,所以,佛寺變成了城市新的開放式公共空間,可以容納從皇帝、貴族、知識分子到普通百姓等所有社會群體。

靈谷寺

在佛寺裏,民眾感受到了佛家所倡導的「平等」,以往與自己隔著深深階級鴻溝的人,自此可以在一個共同的封閉空間中,面向同樣的神祇,禱告著相同的內心渴望。

佛寺的出現提供了一個可以交流、娛樂的公共場所,百姓可以自由進入佛寺之內進行參拜和祈福。對於眾多男耕女織的普通百姓而言,佛寺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同時,佛寺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國古代封閉式的城市空間形態。

「浴佛節」成為新的國家節日。按照【大寶積經】的記載,每到佛誕日,人們用華麗的車輦載著佛像在城市裏周遊,讓佛祖接受百姓的偶像崇拜。

浴佛節

南朝時期的建康,浴佛節幾乎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

根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四月八日,諸寺各設齋,以五色香水浴佛,共作龍華會,以為彌勒下生之征也」,佛像的展示空間,成了一個娛樂和休閑的場所。

舉凡重要的佛事活動,從皇帝、親貴到達官富豪,都會出現在公共空間裏,普通民眾親睹這些過去深鎖在城墻和密室之中的人,成為一項新的城市消遣;他們的容貌、服飾、隨行人員以及車乘,都是一時的談資。這與秦漢時代的城市空間,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而,這與秦漢的拘謹和沈悶相比較,有著本質的區別。

南朝的梁武帝還曾經四次出家為僧,透過進入佛寺而成為「菩薩」。皇室則花費大量的錢將他反復贖回。

其他富豪和貴族也模仿這種行為,透過進入佛寺,讓自己具有超越俗眾的品性,哪怕不能像皇帝那樣成為「現世佛」或「菩薩」,也足以從某些方面,與普通俗眾有所區別。

當他們從佛寺出來,行走在人間,身上就擁有了更加耀眼的光環。這與「擲果盈車」時代,世俗民眾群起觀看美男的心態是一致的。

在皇家的支持和資助下,佛寺大量出現。達官與顯貴支持和資助的佛寺,也如雨後春筍一樣,出現在建康城中。

南朝建康變遷圖

唐代的杜牧在【江南春】中寫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據考證,南朝在鼎盛時期的佛寺在700所左右,建康城的佛寺數量近達其三分之一。

也有研究認為,六朝建康的佛寺可能有304座。

雞鳴寺

按照西方漢學家的理解,佛寺建設的過程,也是人類「征服荒野」的過程——中國人一向認為,在那些距離人煙非常遙遠的地方,住著神仙和鬼怪。因此,佛寺的建設,意味著對鬼怪的征服,也意味著與中國傳統的神祇相比,佛的神通同樣偉大無比。

在南朝,佛寺主要分布在兩個區域:一類是依山而建,有的山近城,有的山,則遠離繁華的都市。

另一類是裏中有寺,即佛寺建設在居民住宅區內。

隨著佛教的流行,素食也成為一種向佛的生活方式。一種新的城市空間——素菜館,也開始出現。

據史料所載,建康城的建業寺中有一位擅長烹製素菜的香積廚(僧廚的別名),「一瓜可做數十肴,一菜可變數十味」。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互聯網,侵刪。

推薦閱讀

【繁盛與衰敗】

孫曉飛 著

高高國際 出品

陜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透過解讀鹹陽、西安、洛陽、開封、杭州、南京、北京等7座歷朝古都講文化、講歷史、講文明的通俗讀物。3000年間,歷朝歷代對都城的選擇到底藏著怎麽的傳統和秘密?7大古都在地理位置選擇、城市布局、城市管理、城市建築、城市文化等方面都經歷了哪些發展歷程?全書以點帶面,清晰勾勒出了7大中華古都如何在空間上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單一走向多元、從壟斷走向平等,進而歷數每座都城別具特色的文化風情、城市精神以及其承載的中華文明的興衰、傳承與變遷的諸多往事,文字極優美,知識點極開闊,堪稱7大城市的「歷史說明書」和「城市名片」。

作者簡介:

孫曉飛,在【詩刊】發過詩,在【當代】發過中短篇小說,散文入選過小學語文課本,出版兩部長篇小說以及多部藝術史文化史著作。【用心:神經外科醫生沈思錄】榮列2019年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