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春節故事」‖趕年集

2024-01-26國風

每年春節,華燈初上,當家人團聚,當故友相逢,紛呈的故事便由此上演。

春節會發生哪些故事?

是相親遭遇奇葩,是和親戚相見上演一地雞毛,還是旅途中的異想不到?

又或者是甜蜜的火花,在除夕的夜空綻放;還有那些無法相見的愁緒,在節日裏倍加濃郁。

對面的朋友,無論您身在異鄉「就地過年」,還是跨越時空的「雲過年」,或者圍繞父母身邊「團圓過年」,我們誠摯邀請您參與——大眾日報豐收副刊聯合大眾新聞客戶端推出的「春節故事」征文,請自由展開發揮構思,我們期待看到您不一樣的春節故事。

稿件要求:字數不限,有配圖和視訊更好。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趕年集

進了臘月就是年,街上的年味越來越濃了。臘月是農歷年中最末一個月,是人們打理心情展望豐年的盤整期,對我來說,放寒假了,一年的教學工作告一段落,可以放松身心,短暫休整,焦躁的情緒得以沈澱、平復。趕年集於我而言,則更像是一個好酒之人放松心情、享受靜好時光的小酌。

集市平常日子也有,但由於人們或上班或農忙趕集的人並不多,但年集就不同了,冬閑的農家人就有了大把的時間,如果再逢雙休日和學校放寒假,那集市上的人就會人潮湧動,摩肩接踵,仿佛戲迷看大戲一般。有的人平時不愛趕集,但到了臘月,卻逢集必趕,人送綽號「集溜子」。

我觀察過,趕集的人不外乎兩種:一是有明確的目標,心無旁騖,要買什麽直接奔目標而去,談好價錢買了就折返回家,不在集市上長時間逗留;還有一種人,趕集並非要真的要買什麽,而是隨性而來,東瞅瞅西望望,滿市場轉悠,感覺就是在逛,就像逛商場和超市一樣,沒有目的性,遇上中意的就買,人稱「趕閑集」。

我平時不大願趕集,一是由於現今的福山大集在上夼村附近的一個大坡上,不太方便;二是平時攤少人稀人氣不旺。但到了臘月,特別是放了寒假以後,我卻是非要趕幾個臘月集不可的。

趕年集和垂釣有點類似,垂釣者的樂趣不在「魚」上,而在「釣」也。趕年集也是如此,並非一定要買什麽,有時候純粹是帶著「逛」和「賞」的興致而來,淘到中意的東西更好,閑情逸致、隨心所欲的溜達著走走看看也是一種放松心情的方式。想想也是,看看那琳瑯滿目目不暇接的各種農副產品,聽著那南腔北調的叫賣吆喝聲,望著那一張張臉上笑意盈盈的生意人,可以放棄憂愁,忘卻煩惱,試想一下,那些遠道而來的生意人,起早拉黑,趕集就像趕場子,每天忙得像陀螺似的,除了吃飯睡覺難得有個清閑時候,家中可能有雙親需要奉養,上學的孩子需要學費,家裏若是再添個病人那更是不敢想,全家的生活重擔壓在他們身上,臉凍腫了,腳凍麻了,但他們永遠洋溢著笑臉,可能腳不沾地的忙碌一集也收入不了幾個錢,但他們那種樂觀的生活態度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我趕年集的地點一是門樓大集,二是福山大集,間或有時也到城區周邊的集市上轉一轉。趕門樓集更多的原因在於老家是門樓鎮的,打小隨奶奶趕集的緣故。想想,小時候那陣,臘月村裏開資,幾個叔叔姑姑都會給奶奶一些錢,要過年了,讓她老人家買點吃的穿的用的東西,奶奶總會踮著小腳領著我去趕門樓集,集市離村子也就三四裏路,那時還沒有嵐柳墅大橋,需要踩著石頭過楊家河(俗稱羊角河)。到了集上,奶奶會買幾盅尖波螺,最亮眼、最應景的糖球吸引著我的目光:一根竹簽,疊羅漢似的串起顆顆被冰糖包裹的果實,冰糖遇冷凝成晶瑩剔透的外殼,在暖陽的照耀下,將果實的鮮艷欲滴斑斕地映照出來,煞是醒目誘人。山楂的鮮酸配上冰糖的涼甜,乃一種絕妙的味蕾享受,那種脆甜冰涼、果味芬芳的口感,更是令人欲罷不能,紅彤彤的顏色在臘月的集市上也顯得格外紅火喜慶。我扯著奶奶的襖襟一路擠擠挨挨地奔了過去,挑那又大又紅無蟲眼的買上兩串。那時桃酥可是人人想吃的稀罕玩意,奶奶這時也會狠狠心,到供銷社買上油紙包著的核桃酥,小心翼翼地放到拐著的白條簍子裏,怕油紙碎了,底下用頭巾墊上。那時桃酥是鞭炮以外對我吸重力最大的東西,我一路上的心思都在桃酥上,不時看看簍子,生怕桃酥路上飛了。回到家後,奶奶掰一大塊桃酥給我,看著我狼吞虎咽地吃,嘴裏說慢慢吃別噎著,自己只是吃桃酥渣渣。剩下的奶奶會放到大櫃頂上或是掛到房梁上的簍子裏,嚇唬我說吃多了燒心傷胃。那時的桃酥,買來主要是用來正月出門,身價堪比現在的海參,正月出門簍子裏放進桃酥,腰桿會挺得筆直,桃酥自然是放在簍子的最上面,出門臨往回走時口口聲聲告訴親戚一定要留下桃酥,一個是假意要給,一個是真心不留,假意推辭一番,心裏在想,可別真的留啊,真的留了後面的門可就沒發出了。這樣轉了一圈下來,桃酥又原封不動轉回來了,有時出完門後桃酥都稀碎了。家中正月來客就把桃酥拿出擺在小碟裏待客。那時我們這些上不了桌的小孩,會不時挑起門簾瞅一瞅桌子上的桃酥,這時候客人就會夾起一塊桃酥讓我們吃,大人就會嗔怒我們小孩子不懂事。

門樓集是逢一、五趕集,說起趕門樓的臘月集,還有一件想起來好笑的事。有一年記不清是臘月十一還是臘月十五,我們一家三口到門樓趕集,臘月的集市人山人海,三九天的天氣很冷,大集旁邊有家小飯店,門口支著一口大鍋,鍋裏煮著一鍋湯,旁邊掛著的是一副羊架。當時老板問來三碗羊肉湯嗎?我們三個都不吃羊肉,就告訴他我們不吃羊肉,給上三碗豬肉湯。老板答應得很痛快,不大一會兒,三大碗豬肉湯也上來了,喝了一口,羊肉味,再喝一口,還是那樣,最後我們才想起來,就門口那口鍋,羊肉鍋裏放豬肉,能喝出豬肉味就出鬼了。最終那三碗豬肉湯也沒喝出來。現在想想,門樓的羊湯和淡水魚遠近有名,而我這兩樣都不感冒,有時我也納悶: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門樓人,如果從吃上來判斷,真的感覺不像門樓人。

千年古邑的福山,集市的存在時間想必也很久遠,雖幾經搬遷,但放射線範圍未受影響,逢集日,經常看到來自萊山和芝罘區的一幫老頭老太太乘33路車結伴過來趕集,大包小卷的滿載而歸。福山大集我一般是趕臘月十六、十九、二十三、二十六這幾個中後半程的集,一般是十點以後去,大多也沒什麽目標,主要是去感受臘月集市上過年熱熱鬧鬧的喜慶氣氛。未到集市,遠遠就看到熙熙攘攘、進進出出的人群,門口是賣糖球的、橘子、茌梨、香蕉的,還有各色點心,琳瑯滿目,一眼望不到邊,平時一些看不到的東西這是也都了出來,自產的、廠家處理的、頂賬處理的,臘月集更像是農副產品交易大會。紅彤彤的門對子和火紅的燈籠是春節應景之物。我一般是要到賣門對子的地方走走,紅紅的門對子讓人覺得喜慶,遠遠就投射出一種紅紅火火的熱鬧景象,看門對子的上下句也能時不時反映出人們對國家政策、美好生活的感謝和憧憬。煙花攤點是要光顧的,雖然品種越來越豐富,但已提不起了少時的玩性,年齡和環保的成分可能兼有吧,現在臘月集市上鞭炮攤位的生意大不如從前,而花鳥魚市卻人流不斷,人們春節大都買幾盆蝴蝶蘭、杜鵑、君子蘭等綠植放到家中觀賞,讓家中生意盎然。愛魚遛鳥的人也在家中掛個鳥籠、添個魚缸為家裏增添生機盎然、四季如春的情調。現在人們條件好了,海鮮魚市上匯聚了最多的人氣,生活條件好了,人們不再關註價錢,而是挑新鮮、個頭大的魚、蝦、蟹成箱往家搬。炒貨市場也很紅火,瓜子、花生都不愁賣,大鍋炒的花生更是搶手。集市上推著小車買年糕的老人也臉上掛著樂呵呵的笑容,半晌不到,年糕箱就見底了,人們圖的就是一個日子年年高的希冀。

熙來攘往的年集,折射出的是日新月異的生活變遷。

(劉宗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