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9首桃花詩,寫盡人間春色,每一首都妙不可言

2024-04-13國風

捧一卷詩書,品一盞清茶

最美人間四月天。

桃紅柳綠,千山疊翠,一抹春風暖了的江水,也吹來了縷縷柔情。

草色青青,煙雨蒙蒙 ,如棉似錦的白雲悠悠飄過,紙鳶成了誰手中思人的牧歌。

這醉了也醉,念了也念的一池漣漪,又在誰心中泛起了褶皺,瀲灩成河。

01.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 【題都城南莊】

故地重遊,佳人早已不知所蹤,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在春風中。

那一年崔護科舉落榜,遊至長安城外,偶遇一妙齡女子,一見傾心。

回到家中後,日思夜想,次年春又回到長安尋訪女子,可惜卻再也不見,因此便寫下了這首詩感懷。

正如張愛玲必筆下的女子,在桃花樹下看見了一個人,就成了一生的心心念念。

02.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張旭 【桃花溪】

桃花繽紛落,終日隨水流,尋跡而至桃花源洞口,卻不知在桃花溪的哪一邊。

提起桃花源,自然會想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張旭慕名尋訪,問捕魚人桃花源何在,捕魚人指向桃花洞。溪水潺潺,有桃花隨水流而出,詩人陶醉其中,竟分不清桃花源在洞口的哪一端。

03.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

常建 【三日尋李九莊】

此詩作於上巳節,即每年農歷三月三日,詩人前去拜訪好友,見景色清新,春意盎然,就寫下了這首詩。

老朋友的家,就在河的對岸,那裏有一大片桃花林,林中有叮咚溪水,一直蜿蜒到友人的家門前。

常建這首詩,同樣也是化用了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意境,意在表達友人是個清幽高雅之人,所居之處不入世俗,猶如方外之境。

04.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賈至 【春思】

公元756年,賈至被貶嶽州司馬,心情郁郁,適逢春日,更有閑愁,因此就寫下了這首詩。

春草萌新,柳色鵝黃,桃花正開得爛漫,李花的香味飄出很遠。面對這樣的美景,自己竟開心不起來,反而思緒萬千。

自古逢春悲寂寥,這是文人墨客們常有的情緒,惜春詠春之時,春色往往就在指尖溜過。因此,很多寫春天的詩句,都是對光陰易逝的感嘆。詩人亦是如此。

05.

自從邂逅芙蓉帳,不數桃花流水溪。

史鳳 【迷香洞】

史鳳,中唐時期宣城的著名歌伎,才色俱佳,天下風流客,常慕名而來。其中有一位叫馮垂公子,曾揮金三十萬博佳人一笑,史鳳表面不為所動,心中卻早已芳心亂顫。這首詩就是史鳳寫給馮垂的。

迷香洞並非洞名,詩中暗喻煙花之所。

自從那日纏綿,心中念念不忘,就連門口的桃花流水之景,也不能讓我起半分波瀾。

06.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元稹 【離思】

元稹的「離思」為組詩,共有5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第四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相傳這組詩是元稹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但從這首詩所表達的內容來看,寫給韋叢的可能性不大,極有可能是寫給崔鶯鶯的。

因為韋叢和元稹婚後生活比較艱辛,韋叢甚至要靠為別人縫補衣物來貼補家用,而這組詩更多的是寫閨閣女子情思,及府上小姐優裕生活的。

比如「山泉環繞莊園,萬樹桃花掩映小樓」之景,就和元稹、韋叢在洛陽的舊宅不符。

07.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劉希夷 【代悲白頭翁】

這首詩是劉希夷的代表作,因此成名也因此喪命。

他是初唐詩人宋之問的外甥,這首詩寫完以後,劉希夷就拿給了宋之問看,宋之問見詩句絕佳,就和劉希夷要了來,據為己有。

但是沒過多久,劉希夷就後悔了,因此又索回。宋之問見他出爾反爾,很是生氣,就把他騙到長安城外,和下人一起用土袋將劉希夷壓死。

所以劉希夷這首詩,就成了自己的掘墓詩,詩中對命運、光陰的感慨,也成了自己的詩讖。

08.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

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杜甫已經來到了成都,在高適、嚴武等好友的幫助下,蓋了「浣花草堂」。

多年的顛沛流離,現在和妻兒終於有了安定之所,所以心情不錯,詩意詩境也溫柔了許多。

「江畔獨步尋花」為組詩,共有七首,此為第五首。最出名的要屬第六首: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09.

桃花爛熳春溪暖,紫玉簫沈月樹昏。

葛閎 【桐柏觀】

葛閎(hóng),北宋詩人,官員,曾任太常少卿、光祿卿。

這首詩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詩題中的「桐柏觀」在浙江台州市天台縣,為道教主流全真派南宗祖庭,三國時孫權遣葛玄開創。初唐時期,唐睿宗下詔,為司馬承禎在廢墟上重建,因此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光顧,留下了不少詩篇。

葛閎是不是葛玄的後人,史書中並沒有記載。不過這首詩,葛閎卻寫得很美:桃花盛開,爛漫無比,春天的溪水溫暖流淌。紫色的玉簫聲在月色朦朧的樹下緩緩低轉,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深沈的氛圍。

閱讀更多經典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