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警告:盡管作者已經盡量把內容通俗化,但要順暢閱讀並理解本文,還是需要有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對美術沒有興趣的請及早繞道。
在中國畫中,構圖可是個大學問,從東晉顧愷之的「置陳布勢」到現代潘天壽先生的構圖學理論,中國畫家們在這條藝術之路上不斷探索、創新,有力的促進了中國畫的普及與提升。
在古代,構圖被叫做「章法」或「布局」,它不僅是畫面的組織形式,更是畫家情感和意境的傳達方式。
東晉的顧愷之首先提出了「置陳布勢」的概念。他像現在的導演,告訴我們畫畫也要講究「站位」和「氣勢」,得精心設計才能吸引觀眾。
到了南朝,中國第一個繪畫理論家謝赫在他的「六法」中,把「經營位置」作為了繪畫的重要法則,讓構圖成為了中國畫的靈魂。
傳為唐代詩人、畫家王維所著的【山水訣】中,有了「遠人無目,遠樹無枝;遠山無石,隱隱如眉;遠水無波,高與雲齊。…凡畫林木,遠者疏平,近者高密。」等等論述。這說明畫家們已對山水畫的構圖中遠近、高下、虛實、淺等空間處理有了明確地總結,使構圖已有了一個基本框架,顯示出唐代畫家在構圖的時候,對立體空間的把握已走上成熟。
不過,中國畫構圖和西方繪畫可不一樣。咱們中國畫家更偏愛平面裝飾性的風格,就像把風景貼在了紙上,但又不失層次感。要想讓畫中的山水、花鳥、人物既主次分明,又統一中有變化,那可就得好好動動腦筋了。
唐代畫家、繪畫理論家張彥遠則說:「至於經營位置,則畫之總要。」意思就是說,構圖是繪畫的精髓所在。
到了宋代,隨著繪畫技法的日趨成熟和各家風格的不斷形成,中國畫的構圖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郭熙與韓拙各自的「三遠」論,沈括的「以大觀小」說,馬遠、夏圭的「一角」、「半邊」取景法,不僅體現了當時人們對中國畫構圖的研究成果,而且使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構圖,發展至南宋已進入了完善的境地。
到了明清時期,畫家們更是對構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開合」、「呼應」、「賓主」等概念。
到了近代,大畫家潘天壽更是把構圖學發揚光大。他不僅借鑒了西方繪畫的長處,還對傳統的中國畫章法進行了系統的清理和歸納,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中國畫構圖學理論。他的構圖學理論就像是一部「武林秘籍」,讓後人受益匪淺。
如今,對中國畫構圖的研究已經趨於成熟。但中國畫家們對構圖的追求和探索仍未停止。他們博采眾長,又獨出機杼,用智慧和才華創作出一幅幅動人的作品,讓我們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