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北昆原創大戲【李佩先生】正式建組,魏春榮首次出演昆曲現當代題材

2024-08-12國風

8月10日,由北方昆曲劇院集結業界精英傾力打造的原創昆曲【李佩先生】,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正式建組啟動。這部描寫李佩先生非凡人生的作品,將是北昆在現當代題材創作上的一次突破性探索,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具有極高的創作價值。據介紹,該劇計劃將於9月20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進行全球首演。

活動現場。

魏春榮昆曲現代戲首秀,集結北昆中堅力量

劇中,飾演李佩先生的是北昆名家魏春榮,這也是她出演現代題材昆曲的首秀,頗具挑戰意味。談到排練感受,魏春榮說:「這是我從事昆曲事業這麽多年,第一次接觸現代戲,其實當這個任務給到我的時候,我是非常的興奮,也是極其的期待,並且很忐忑,因為我不知道是不是能夠塑造李佩先生這樣一個偉大、美麗的女性。但是我透過了解李佩先生的人生經歷和貢獻後,特別有一種欲望,想透過我們600年的昆曲來歌頌她,演繹她。讓古老的傳統藝術,和我們當代值得去弘揚的人和精神,有一個很好的契合。」

魏春榮和袁國良,表演劇中片段。

出演郭永懷的則是北昆著名老生袁國良,他說:「我會努力的走進郭永懷先生的內心世界,努力演繹出郭永懷先生偉大的愛國情懷。」該劇的演出陣容集結了北昆的中堅力量,除了魏春榮、袁國良兩位主演外,因在北昆版昆曲【紅樓夢】中成功飾演「寶黛」的北昆後起之秀翁佳慧與朱冰貞將再次同台,分別扮演郭永懷與李佩的獨女郭芹和李佩的愛徒楊佳。

劇組向二位先生獻上玫瑰花,弘揚一代海歸赤子心

李佩先生是「兩彈一星」功勛郭永懷的夫人,著名語言學家,被稱作「中國科學院最美的玫瑰」、「中關村的明燈」、「中國套用語言學之母」。昆曲【李佩先生】的故事從李佩與郭永懷在西南聯大於國難中邂逅展開,透過女性視角,講述了李佩與郭永懷非凡而浪漫的事業、情感與生活歷程。特別是在郭永懷因公殉職後,著力描寫了李佩用實際行動繼承發揚郭永懷精神,在國內套用語言學領域不斷開拓,積極推動中美教育交流合作,輸送優秀科技人才到海外留學等感人事跡,在生動地塑造了一位傑出教育家形象的同時,也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艱辛創業史,弘揚了一代海歸赤子的家國情懷。

北方昆曲劇院院長楊鳳一。

北方昆曲劇院院長楊鳳一表示:「今年8月10日是中國農歷七夕節,我們選擇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建組,也是希望能夠向郭永懷、李佩這對令人敬仰的摯愛伴侶表達我們的一份心意。而選擇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舉辦這個啟動儀式,是因為這裏曾是郭永懷工作的地方,也是李佩舉辦旨在傳播科學思想的「中關村大講壇」的舉辦地之一,有著特殊的紀念意義。在儀式開始前,我們劇組全員向郭永懷雕像和二位的墓碑獻上了美麗的玫瑰花。」

李佩先生的得意弟子楊佳做報告。

啟動儀式上,楊佳作為劇中唯一健在的原型人物,受邀為劇組的全體人員做了別開生面的動員報告,楊佳22歲時考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現中國科學院大學)成為李佩先生的得意弟子,24歲時留校教英語,29歲時雙目失明。在李佩的鼓舞下,楊佳失明八年後又走入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用一年時間以全優成績獲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是常春藤兩百年來的「唯一」盲人碩士生,被稱為「哈佛的驕傲」。楊佳可以說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完美地詮釋了郭永懷、李佩倡導的精神,她的言行也激蕩著在場所有創作人員的心靈,堅定了在創排過程中克服重重困難的決心與信心,也讓人們對於昆曲【李佩先生】有了更多的期待。

探索昆曲當代題材,敘事結構上也有所突破

21世紀以來,昆曲的繼承發展面臨著創作如何與時俱進,如何融合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特別是如何吸引培養年輕觀眾的問題。當今爭議最大、且創作難度最大的當屬昆曲現代戲的創作,特別是要用傳統的曲牌體來表現現代題材的內容更是難上加難,昆曲到底能不能演現代戲,怎樣演好現代戲,是昆曲人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建院60多年來,北方昆曲劇院始終秉承「保護、繼承、革新、發展」的藝術方針,不斷積極探索全新的藝術創作之路,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北昆就曾因一度積極創作推出一系列優秀昆曲現代戲,而帶動了全國昆曲的現代戲創作熱潮,引發業內震撼。近年來,北昆又新創了【陶然情】【飛奪瀘定橋】(新版)【榮寶齋】【林徽因】等眾多現當代題材劇目,不斷拓展昆曲的藝術邊界,再度成為業界勇於挑戰、成功創新的探路者。昆曲【李佩先生】正是在上述成功藝術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做出的一次全新升級和突破,也是對昆曲現代化的又一次重要實踐。

編劇、總導演龔應恬(中)攜主創講述創作感受。

對於該劇的創作難點與亮點,編劇、總導演龔應恬介紹說,【李佩先生】描寫的歷史長80年,時間跨度之大,題材所及之廣,舞台表達之難,氣氛場面之浩蕩,角色人物之眾多,都將創下昆曲現當代題材作品的多項紀錄。該劇是賡續傳統文脈前提下的多元融合,是彰顯東方美學基礎上的守正創新,是一次全新意義上的藝術探索,以昆曲為靈魂,強化戲劇性與音樂性,借鑒話劇、音樂劇、歌劇等藝術的表現手法,在統籌南北昆弋的同時,融入了戲劇、交響樂、合唱、舞蹈等多種藝術之長,此外,在劇作的敘事結構上也較傳統昆曲有所突破。

【李佩先生】匯集了一大批國內頂級藝術家,為該劇的藝術品質提供了有力保障。除了編劇、總導演龔應恬外,導演李永誌、楊帆;曲牌修辭:於莎雯;唱腔設計孫建安、作曲/配器劉思軍、舞美總設計張慶山、編舞:馬南、台詞指導:龔麗君等,都可謂業界的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