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出身於湖北襄陽的一個書香世家,在家中排行老六,世人稱之孟六,又稱孟襄陽。
18歲時孟浩然在襄陽老家參加縣試,奪得頭魁,就在全家人高興萬分的時候,他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躲到一個叫鹿門山的地方,隱居了起來。
在鹿門山,他寫下那首很有隱士風情的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還遇見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韓襄客,韓襄客歌妓出身,但是孟浩然卻毫不在意她身份的低微,堅持要娶進家門,在無論怎麽努力都得不到父母認可的情況下。
毅然跑到韓襄客家的小院,自行舉辦了婚禮,關起門過上了二人世界,還生下了一個兒子。
這相比陸遊休掉唐婉而言,在愛情中的這一份無怨無悔,孟浩然不知勇敢多少倍。
就在一年後,不知道是不是跟孟浩然三番兩次的「忤逆」有關,孟浩然的父親離世。或許是父親的去世喚醒他內心的對家庭的擔當,這個時候的他決定向仕途出發。
三年守喪期一過,他便向當朝宰相張九齡寫下著名的拜謁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但可惜的是,這首大氣磅礴的詩被無數人圈贊,卻未能敲開仕途的大門。此後的孟浩然四處求人引薦,但都未果。
開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已經39歲,第一次趕赴長安進行科舉考試,敗北而歸。
在此期間認識了好友王維,兩人結為忘年交,一次在王維的辦公室裏,兩人正相談甚歡,可巧唐玄宗來了,孟浩然嚇得躲到了床底下。
玄宗知道孟浩然在此,非常高興,當即讓他賦詩一首。
孟浩然放著那麽多好詩不背,偏偏選了一首「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玄宗聽完當時就不高興了,說了句「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汙我?」把他放歸襄陽。
就這樣孟浩然徹底斷送了自己的仕途之路,為了排遣心中的苦悶,他離開了洛陽,來到吳越地區漫遊。
「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節選孟浩然的【自洛之越】。年近四十的人,奔波了一年又一年,最終還是一事無成。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這一天,孟浩然行舟到了建德江,滿心孤寂的他,寫下這首著名的五絕。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一只小小的船,在日落西山的霧氣裏,漂泊著,漂泊著,慢慢地靠向籠罩煙氣的沙洲。
曾經我是那個滿懷豪情的少年,如今已經書劍飄零,一臉的疲憊和滿懷的滄桑,孑然一身置身於茫茫江波之上。
我的家鄉與我相隔千山萬水,在這個黃昏,我只能靠著回憶把故鄉思念,那裏有我熟悉的親人和溫暖的小屋。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站在船頭,極目遠眺,天地是如此寂寥,如此遼闊,一眼望去,似乎天邊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
然而,眼前的江水是那樣的清澈,陣陣江風吹來,吹起我的衣角,感到絲絲的涼意,此時此刻的自己,置身於這樣的廣闊和空曠的天地之中,顯得那樣的孤獨和渺小。
我擡起頭來,看到天上一輪明月,那如水的月光灑落到我的身上,像是在給我無聲的安慰。
整首詩,沒有別的,一葉小舟,一個人,一輪圓月,一片江樹,寥寥數語,勾勒出一幅冷清的畫面。
全詩只用了一個愁字,但是不難讀出,四句中都彌漫著淡淡的惆悵和無處可藏的孤獨。
這孤獨來源於無人賞識的落寞,來自於對漂泊他鄉的孤寂。但好在,還有這一輪明月,和一江風景陪伴在詩人左右。
圖 /青荷閑潭原創,請勿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