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中德友協「和而不同」對話,史明德:中德需要更多理解和信任

2024-07-27國風

7月25日,中德友好協會以「和而不同」為主題,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舉辦了一場「中德友好漫談」對話會。中國前駐德國大使、中德友好協會會長史明德,德國對外合作機構前駐東亞首席代表吉樂,德國導演、作家烏葦,資深媒體工作者張丹紅進行了對話分享。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裏,史明德不僅是中德關系的親歷者,同時也是塑造者。「我們現在需要更多的理解、更多的信任。」史明德在對話中表示,我們存在分歧,但是不應該擴大差異和分歧。需要尋找共同的價值,共同的利益,需要有機會開誠布公地討論我們之間的分歧,這樣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觀點,而不是漸行漸遠。

德國對外合作機構前駐東亞首席代表吉樂是一個瓷器愛好者,他還曾寫過一本專門介紹中國瓷器的書,寫這本書的目的也是希望大家對於彼此能更好地理解,盡管存在文化上的差異,但希望更多地強調相互之間的共性。他說,中國現在放寬了簽證的條件,這是一個非常智慧的改變,透過這樣的改變能夠增進人和人之間的往來,這也使得人們能夠更多地去了解,讓企業、讓各個城市之間也能夠有更多的交往,這是非常重要的。

德國導演、作家烏葦非常驕傲的是,他促成了話劇【茶館】到德國巡演。邀請【茶館】以及七十多名演出人員來到了德國,在14個城市進行了巡演,巡演非常成功,受到了德國媒體一致好評。「很多德國人當時都覺得即使是看中國的演出,也像在德國看演出一樣,這種文化上的共通性是前所未有的,這樣一種文化的交流非常重要。」

烏葦在中國生活了50年。他和中國畫家黃永玉是朋友,他還將黃永玉的畫展帶到了德國,這是第一個在德國單獨為中國畫家辦的畫展。「我們也一直在努力能夠從遙遠的距離,將中國帶給德國人,讓德國人了解中國。」

但這些還不夠,要了解中國,還需要親自來一趟。烏葦介紹,今年5月份,一來自德國的旅行團來到中國,待了幾周時間,親自了解了中國真實的面貌。團員一共21人,年齡在20多歲到80多歲。

張丹紅在對話中介紹,4月份,有兩個高中畢業的德國年輕人在她家住了三周。兩人對亞洲非常感興趣,想在上大學前用一年的時間看看世界,亞洲是其中的重要一站。

「這兩個小夥子去了西安、去了上海,我幫他們一起做了旅行規劃,我們也一起在北京吃了北京烤鴨,我邀請他們一起吃飯,我們真的度過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時間,我覺得我是一個非常好的東道主,他們很開心。」張丹紅說,他們現在也不斷在和他們的朋友談中國,談他們在這裏的經歷,而且他們現在在上中國相關的課程。

史明德堅信,中德兩國關系會進一步向前發展,因為這對兩國人民都是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