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周易本義附錄纂註.十五卷.存十卷.宋朱熹本義.元胡一桂附錄纂註

2024-03-26國風

周易本義附錄纂註.十五卷.存十卷.宋.朱熹本義.元.胡一桂附錄纂註.元末刊本

【易本義附錄纂疏】(周易本義附錄纂註)由元代胡一桂著,為註釋【易本義】之作。全書共十五卷,包含:上下經、【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系辭傳】上下、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五贊、筮儀、圖錄。此書有兩種刻本,此為元刻本,還有清康熙十二年通誌堂刊本。

【易本義附錄纂疏】以朱熹【周易本義】為宗,采輯朱熹有關論【易】語錄附錄之,又收集諸儒論【易】之語,去取別裁,皆以朱熹【本義】為斷,故名【易本義附錄纂疏】。纂疏者,纂集疏通也。

元人研究朱子易學的首要成就在於對朱子易學著作的註釋和闡發,其中又尤以胡方平、胡一桂父子影響較大。胡方平師從黃榦弟子董夢程,乃朱學正傳。所著【易學啟蒙通釋】,為現存第一部註釋【易學啟蒙】之作。其書以胡氏己說結合朱子論【易】文字,並引朱子門人九家之語,對【啟蒙】進行疏釋,總體以尊朱為主,但也有在朱子基礎上推衍發展者。胡一桂易學得自家傳,所著有【易本義附錄纂註】【周易本義啟蒙翼傳】。約在至元二十五年(1288),【易本義附錄纂註】之初定本纂成,為現存第一部註釋【易本義】之作。

此書原為汪憲振綺堂舊藏,清鹹豐十一年 (1861) 後歸錢唐丁氏八千卷樓,時已殘存十卷(存【彖傳】】上下、【系辭下傳】【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五贊】【筮儀】【朱子本義後圖】。

鈐:慎獨齋、薊北李氏、東海郡圖書印、雲間徐地、張子望印、張子望文房印等,沈津先生謂前四印甚舊,然不能考知為何人。丁丙以為 「當為明代收藏家」。入清後,納蘭成德(納蘭性德)據其刻入【通誌堂經解】,其時卷首【卦圖】部份已佚。其後轉歸汪憲,卷中鈐 「汪魚亭藏閱書」 印可證,【振綺堂書目】曰:「【周易十傳】五冊,十三卷。元胡一桂撰,雲間徐氏藏元刊本。」 可見汪氏收得時,該本上下經部份已佚。約在鹹豐十一年之後,此本又轉歸丁丙,故卷中有 「泉堂丁氏竹舟申松丙辛酉以後所得」 諸印,丁氏收得時復佚【象傳】上下與【系辭上傳】,僅存十卷。清末丁氏藏書轉歸江南圖書館,此本亦在其中,故傅增湘先生謂 「江南圖書館存十卷」,柳詒徵 1928 年主持編纂之【盋山書影】亦收錄此本書影四幅。約於抗日戰爭時期流出至香港。

此書為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本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00054。

胡一桂,字庭芳,號雙湖先生,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饒婺源)人。生而穎悟,好讀書,尤精於易學。曾試禮部不第,退而講學,從學者甚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