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換種方式,「讀」懂最具世界影響力的華人藝術家趙無極

2024-06-29國風

「我從小寫字時就讀詩,我覺得詩與畫的表達方式本質相通,都傳達生命之氣,畫筆在畫布上的運動是這樣,手在紙上寫字時的運動也是這樣。兩者都是表現而不是再現宇宙所隱含的深意。」趙無極曾說。

6月27日,久事美術館迎來年度大展

「律之繪音:趙無極的畫意與詩心

」,首次在亞洲完整呈現趙無極與詩人合作完成的10余套詩文版畫集,展現這位享譽世界的華人藝術大師作品中的意象和隱喻。

趙無極1920年2月出生於北京,自小天資極高,在文學和歷史上成績出色,並對繪畫表現出特別的熱情。1984年,趙無極從上海出發,乘坐遊輪歷經2個月抵達法國。他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精神之美糅合進西方抽象繪畫的節奏和空間,使得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藝術為世界所矚目。

本次展覽從趙無極1940年代末至2000年代的創作中優選展陳,集中展示了百余件珍貴版畫以及瓷器,並精選轉譯了60余首配圖詩文。展覽分為

「視象詩心」「遊目往觀」「無遠弗屆」三個主題板塊

,將其創作的不同階段與詩文相應和,從具象到抽象,以色彩、線條和形式的表達,展現藝術無國界的文明交融與互鑒,多維度呈現藝術與文學對智性與心性的啟迪。

「‘律’既是詩詞歌賦的音韻節奏,也是萬物自然的法則規律。」策展人馬楠表示,趙無極透過畫作探索宇宙,於日常發現雋永與不凡,「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撲捉到視像之外的廣闊與豐富,體味光色混沌中映月萌生不息的生命之力。」

走進展廳,觀眾最先看到的是【亨利·米修讀趙無極的八幅石版畫】。「這是趙無極藝術生涯中極其重要的作品之一。」馬楠介紹,初到法國的趙無極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室做油畫創作,便選擇了到德·喬伯版畫工作室學習制作版畫。出版商羅伯·葛代註意到了趙無極的獨特創造,並將其中8幅石版畫帶給了法國詩人亨利·米修。起初對葛代的推薦頗為回避的米修,在看完這些版畫後主動為之賦詩8首。對應於趙無極畫中的魚群、樹林、飛鳥等意象,米修自由地抒發了自己的想象。經過葛代與周麟的編輯,他們的創作正式發行為版畫書【亨利·米修讀趙無極的8幅石版畫】。

「仔細看這幅畫的左下方,有一匹馬在拉棺材,其實是趙無極為了紀念他夭折的孩子所作。雖然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但是我們總是能從趙無極的作品中看到一股真善美的力量。」馬楠表示,趙無極的一生跌宕起伏,經歷過痛苦、失去、追憶和物是人非,但每次他都能在困境中找到藝術作為滋養自身繼續走下去的力量,「這也是我們舉辦這次展覽的意義之一。」

除一生摯友亨利·米修外,展覽還呈現了世界重要文學家雷內·夏爾、埃茲拉·龐德、安德烈·馬爾羅等人的文字,邀請觀眾一同重新理解趙無極的作品,在藝術與文學交織的感染力中,探索視覺藝術與文學詩歌之間綿密而深刻的互文關系。

為沈浸式展現趙無極的詩意與畫心,本次展覽的展陳空間以「開啟的書」為設計理念,使得不同板塊的墻面顏色與書封呼應,達到圖文相應、逐章展開的效果。「三個板塊分別對應的是【影像的榮耀與詩藝】【池塘】【解開麻布袋】三本書的書封顏色,尤其是在‘遊目往觀’板塊加了點西湖綠色,因為趙無極在西湖邊讀書,我們希望把西湖的風景也帶到黃浦江畔。」馬楠透露。

此外,在長廊展廳的結尾處還規劃出觀眾休息閱讀的公教區域,將趙無極生平文獻以及諸位文學家的介紹制作成便於觀眾輕松取閱的卡片,就如書頁間的筆記和標簽。「詩歌沒有絕對標準的轉譯,我們希望觀眾看完趙無極的畫作後,能在這裏駐足、閱讀、交流與思考,寫下自己心中的那首詩。」

本次展覽由上海久事美術館主辦,上海久事文化有限公司承辦,並作為「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別呈現」計畫,得到法國駐滬總領事館文化處的大力支持。

展覽將展出至10月13日。

記者 / 劉藝

編輯 / 陳露露

圖片 / 久事美術館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