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79對越作戰反思:解放軍28天傷亡29000人,6個問題,都很致命

2024-04-26軍事

1979年的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從2月17日持續到3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部撤出越南境內,在28天的戰鬥中,解放軍殲敵57000余人,俘虜2200多人,重創越軍。

同時,我方也有超過8000名戰士犧牲,21000多名戰士受傷。1979年這一仗中,給我方的教訓有哪些呢?

一、客場作戰,對敵情況不了解

對越自衛反擊戰主要是在越南境內的地面展開的,使用到的大都也是地面作戰部隊。戰鬥初期,越軍憑借地理優勢和戰士對地形的熟悉,力避我軍鋒芒。

越南境內大部份都是熱帶氣候區,不僅植被茂密,山崖溶洞還非常多,這為越軍提供了很好的避戰場所。當時很多越軍很多都躲藏在山洞內,使得多路出擊的解放軍找不到發動大規模戰鬥的機會。

當時解放軍和越軍就像是在玩老鷹捉小雞,解放軍氣勢洶洶尋找越軍,經常使用殺雞用牛刀的戰法。一直到戰鬥後期,越軍主力部隊才開始和解放軍正面交手。所以整場戰鬥下來,我方抓獲的越南俘虜大多是越南特工隊和老百姓,和現代戰爭的戰果相差甚遠。

我軍對於越南情況的了解僅限於表面,很多戰士並不知道越南的實際戰鬥情況,直到踏上越南的土地才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但當時戰鬥已經打響,為時已晚。

表現最明顯的一個情況就是天氣,我軍開拔時間為2月,但當時越南氣溫已經升高,再加上陰雨天氣多,空氣悶熱,很多戰士經常赤裸上身與敵作戰,武器裝備的效能也多多少少受到了影響。

解放前線各作戰部隊當時很多戰士對越軍的戰術、部隊配置情況並不了解。只是單純的聽指揮作戰,但前線情況千變萬化,由於通訊原因,前線指揮所也無法及時獲取前線最新情況。這就使得前線的一些部隊在遇到突發情況時無法很好的作出反應。

另外,越軍在對美、對法作戰期間積累的豐富的戰鬥經驗,在進攻上表現出步坦協作大兵團作戰、連續多方向進攻、特工部隊配合作戰的特點。1979年,越軍的野戰炮兵部隊已經擁有了19個炮兵旅和14個高炮旅,師屬炮兵團和高炮營超過了40個,共裝備76公釐以上口徑各種火炮近3000門,他們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越軍的基本作戰單位是步兵師,常組成坦克、裝甲車與大批步兵結合的突擊集群,戰鬥力強悍。在步坦協同作戰下,越軍采取集中優勢兵力、連續從多個方向進攻的戰術,時常像「狗皮膏藥」一般對我陣地發動猛烈反撲。

對越自衛作戰初期,我軍對越軍的這一作戰習慣並不了解,各作戰部隊吃了不少虧。

越軍在作戰過程中還動用了大批特工隊和人民軍。特工隊、人民軍和公安屯、民兵組織具有靈活機動、便於偽裝的特點,在戰鬥過程中對我軍產生了很大的迷惑作用。這些部隊不像正規越軍部隊那樣戰鬥力強悍,戰鬥意誌也更加薄弱,所以戰鬥結束後我軍俘虜的大都是特工和人民兵,正規越軍俘虜很少。

1979年2月,在中央軍委的指揮下,解放軍各部隊按照計劃向越南邊境地區開進。當時越軍在高平省等越北戰略要地,修建了無數碉堡、重火力點和反坦克陷阱戰壕,這些防禦陣地,給解放軍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二、坦克部隊全線開進,地形不利

這一情況在戰鬥開始之前我方就已提前了解,為了突破越軍牢固的防禦陣地,同時也是為了減少傷員,解放軍出動了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坦克集群。解放軍裝甲兵部隊共出動7個坦克團和1個坦克營,坦克和裝甲車數量550余輛,其中大部份坦克都是中國自主研發的62式輕戰車。雖坦克在越南戰場也取得了驕人戰績,但並沒有將戰鬥效果發揮到最大,作戰中存在不少問題。

越南北部多山,叢林密布,從戰術上來看,這樣的地形對於坦克作戰是極為不利的。當年法國和美國的坦克部隊在越南戰場上也沒有發揮出很大的戰鬥力。越南多山路,路面較窄,而62式坦克寬度有2.8公尺左右,一旦領頭的坦克掉入反坦克陷阱中,後續的坦克部隊根本無法從側邊突擊。在這種狹窄地形中,坦克部隊很難發動有力反擊,自然會有很大損失。

高平戰役中,一支負責突擊穿插的坦克裝甲部隊,在只有130多公裏的路段上,因越軍的反坦克陷阱、特殊地形限制,以及越軍的瘋狂阻擊,東線坦克部隊出現了200多輛戰損受損、170多輛陷入反坦克陷阱的不利局面。在整場反擊戰中,真正完全戰損無法修復的坦克一共48輛,其中62式輕戰車有37輛。

再加上當時我軍自主研發的62式輕型主力戰車整車重量只有21噸,基本上擋不住越軍手持反坦克武器,在戰場上很容易被敵人攻擊。

越軍在和美軍、法軍交戰結束後繳獲了大量的美式、法式火箭筒和榴彈發射器為自己所用,給我軍造成了很大傷亡。1979年2月18日,越軍1個連用火箭筒和機槍,使得我軍戰損6輛坦克。

我軍因部隊剛剛配備坦克不久,雖在戰前經過了訓練,但在步坦協同戰術能力方面仍有不足,因此才會出現「把士兵綁在坦克上」、讓坦克單獨作戰的情況。

1979年2月17日,一坦克營配合步兵師進攻越軍,因步坦協同能力不足,坦克營孤軍深入11公裏後步兵遲遲跟不上,坦克營只好撤退。途中遭遇越軍,由於缺少步兵部隊掩護,損失16輛坦克。

同時,因多線出擊、坦克部隊分布散亂、戰機緊急等多方面原因,我軍對坦克的戰場救護力量也不足。坦克部隊當時還沒有專門的衛生兵編制,履帶裝甲救護車這樣的專業配置更是沒有,導致我軍坦克和坦克車,出現了很多本可以避免的損失。

隱藏著大小山洞裏神出鬼沒的越軍,對我軍裝甲部隊作戰造成的困難還只是「開胃小菜」,真正的問題是越南北部的地形。因為山地多地形崎嶇,坦克部隊的行進並不順暢。

在攻打東溪的時候,我軍計劃以裝甲部隊從外圍直沖中心陣地。但等部隊沖進東溪後才發現,整個東溪戰場全都是陡峭的山峰懸壁,根本找不出一塊空地讓坦克快速透過,像這樣的情況不僅延誤了行軍速度,還為我軍增加了被伏擊的風險。

當時越軍在東溪境內僅有的一條公路上設定了大量陷阱,頭車陷車後,後續部隊全部被堵在了路上,一旦此時越軍從周邊向我軍突襲,必然會成為「活靶子」。

萬般無奈之下,前線指揮隊長只得命令另一台坦克將頭車撞翻,為部隊騰出一條前進的通道,還沒遭遇越南人,我軍就莫名其妙的損失了一台坦克。

像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因為越南境內叢林覆蓋面積大且開發程度較低,可供坦克透過的道路很少,裝甲縱隊經常需要從公路上進行穿插。越軍憑借這一點經常對我軍進行伏擊,坦克上的很多隨車步兵非常不占優勢。

為了減少傷亡,裝甲部隊只得快速透過火力覆蓋區,當時很多步兵為了不在坦克機動的時候被甩下車,就用背包帶將自己綁在坦克上,這一做法恰恰使得在被伏擊的時候無法快速離車,徒增了無數傷亡。

僅在東溪一戰中,我軍裝甲部隊62式坦克的戰損率就達到了52%,東溪四天打完後,參戰的裝甲部隊損耗接近九成。所幸在後來的戰鬥中,我軍一邊戰鬥一邊總結經驗,這才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三、多方影響,後勤保障不充分

我軍在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後勤保障方面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由於盲目申請補充彈藥,司後統計報告彈藥消耗不準確,前線部隊陣地彈藥管理較差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費。

由於通訊聯絡不通,後勤無法了解陣地消耗,又擔心彈藥供給不上而影響戰鬥,僅憑預估前送彈藥。同時,前線作戰部隊也擔心彈藥供給不上,在彈藥無消耗或者少量消耗後就要求補充,後勤部隊經常連夜前送。

此外,後勤補充數量是根據前線統計數據確定的,而司令部和後勤處獲得的關於戰中消耗彈藥的數量常常出現很大差別,這也為後勤保障制造了不小的困難。

再加上在戰鬥過程中越南地區時雨時晴,濃霧潮濕,有的部隊沒有按照要求進洞存放彈藥,堆積在陣地上、公路邊,使得部份彈藥受損或被敵軍炮火擊中。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第一階段,解放軍共派出49個炮兵團參戰,還有4個高射炮師、一個獨立炮兵營,編有各種高射炮上千門。相比於解放軍參與作戰的93個步兵團,炮兵團占到了一半,可以說為了這場戰鬥的絕對性勝利,中央軍委是下了決心的。

這49個炮兵團包括11個大軍區直屬炮兵團、9個軍屬炮兵團和29個師屬炮兵團。當時我軍師屬炮兵團的規模一般為兩個榴彈炮營(分別裝備12門54式122公釐榴彈炮),一個火箭炮營(裝備18門火箭炮),一個加農炮營(裝備18門56式85公釐口徑加農炮),共4個炮兵營,這也是當時我軍步兵師最強大的反裝甲火力配置。

49個炮兵團共編有176個炮兵營,包括152榴彈炮營24個,122榴彈炮營58個,122或130加農炮營21個,85加農炮營44個,107或130火箭炮營29個,還有1個自行火箭炮營。配備大、中口徑壓制火炮共計1698門,火箭炮540門。

如此數量龐大的重火力部隊每天消耗的彈藥數量也是非常驚人的。再加上當時越北地區公路較少,適合汽車團運輸的道路只有那麽幾條,越軍偶爾還在沿途進行襲擊,所以後勤保障工作也是很難到位的。尤其是在進攻諒山、高平這種重要陣地的時候,前線部隊甚至還需要提前幾天儲備彈藥。

除了彈藥,服裝、幹糧、藥品等個人作戰必備後勤補給的供給也不是特別充分,這些都是在戰鬥過程中減員的影響因素。雖然在對越自衛反擊作戰過程中解放軍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我方仍盡最大努力克服困難,最終僅用28天的時間就打到了越南首都外圍,取得重大戰果。每一位戰士都是英雄!

四、新兵上場,缺乏經驗

1979年的時候我軍部隊中曾經參加過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戰士因傷病、退休等各種原因,有真實作戰經驗的戰士在部隊中所占比例並不大。在戰場上沖鋒陷陣的大都是在經歷過演習作戰的「新兵」。

另外,越軍在對美、對法作戰期間積累的豐富的戰鬥經驗,在進攻上表現出步坦協作大兵團作戰、連續多方向進攻、特工部隊配合作戰的特點。1979年,越軍的野戰炮兵部隊已經擁有了19個炮兵旅和14個高炮旅,師屬炮兵團和高炮營超過了40個,共裝備76公釐以上口徑各種火炮近3000門,他們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越軍的基本作戰單位是步兵師,常組成坦克、裝甲車與大批步兵結合的突擊集群,戰鬥力強悍。在步坦協同作戰下,越軍采取集中優勢兵力、連續從多個方向進攻的戰術,時常像「狗皮膏藥」一般對我陣地發動猛烈反撲。對越自衛作戰初期,我軍對越軍的這一作戰習慣並不了解,各作戰部隊吃了不少虧。

越軍在作戰過程中還動用了大批特工隊和人民軍。特工隊、人民軍和公安屯、民兵組織具有靈活機動、便於偽裝的特點,在戰鬥過程中對我軍產生了很大的迷惑作用。這些部隊不像正規越軍部隊那樣戰鬥力強悍,戰鬥意誌也更加薄弱,所以戰鬥結束後我軍俘虜的大都是特工和人民兵,正規越軍俘虜很少。

我軍當時因部隊剛剛配備坦克不久,雖在戰前經過了訓練,但在步坦協同戰術能力方面仍有不足,因此才會出現「把士兵綁在坦克上」、讓坦克單獨作戰的情況。1979年2月17日,一坦克營配合步兵師進攻越軍,因步坦協同能力不足,坦克營孤軍深入11公裏後步兵遲遲跟不上,坦克營只好撤退。途中遭遇越軍,由於缺少步兵部隊掩護,直接損失16輛坦克。

和中國軍隊相比起來,越南士兵的戰鬥經驗更加豐富。同時,因為長期在本土作戰,越軍對本土情況非常熟悉。這就好比「地頭蛇」和「強龍」的對抗,當時越軍在高平省等越北戰略要地,修建了無數碉堡、重火力點和反坦克陷阱戰壕,這些防禦陣地,給解放軍造成了很大的威脅,這也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方傷亡較多的一個原因。

五、輕視作戰

大量戰士毫無實戰經驗,不具備戰時思維,對於戰爭的理解始終停留在演習層面。在戰鬥中我方共出動7個坦克團和1個坦克營,坦克和裝甲車數量高達500輛,如此配置的武器裝備使得很多在前線作戰的士兵盲目輕敵。

在第一階段的戰鬥中,戰前對敵情況偵察不夠仔細,戰中使用戰略戰術、對突發情況的應對,戰後對戰場打掃和重建陣地防禦戰線等情況屢有發生。

另外,對戰場情況的預設也不夠充分,沒有充分預料到越軍可能會作出的反應,使得作戰計劃制定不夠靈活。高平戰役中,因為未完全探清敵情,我方就出擊作戰,使得一支坦克裝甲部隊在只有130多公裏的路段上「堵車」,後因越軍的反坦克陷阱、特殊地形限制,以及越軍的瘋狂阻擊,戰損坦克200多輛、170多輛陷入反坦克陷阱。面對這樣的情況,我軍前線部隊未能迅速做出有效反應,給了越軍可乘之機,隨同步兵很多都有受傷。

六、戰區管理不規範

在三個階段的戰鬥中,第一階段為進攻,第二階段為防禦,第三階段為撤退。關於撤退,我方的戰略部署是各部隊交替後撤,以相互掩護的方式保護我軍「後背」。但是在執行命令的過程中,個別部隊沒有按照指定時間要求,提前撤離戰鬥位置,這一做法使得我軍少數部隊被敵軍包圍。

同時,在後撤的過程中,我軍戰備物資丟損也較多。回國後,各部隊在清點物資的時候還發現一些重武器失蹤。這些問題都顯示出在戰鬥過程中我方部隊管理不規範的問題。

雖然出現了一些紕漏,但是總體戰鬥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同時,經此一戰,對長期未接觸過真實戰爭的戰士來說也是一次很好的歷練。此後,我軍加快現代化軍隊建設,不斷提高軍事實力!